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要闻

“牛脾气”李玉峰的“养牛秘笈”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通 讯 员 张云飞

2020年09月24日 10:12:02 编辑:

今年61岁的李玉峰是离石区坪头乡人,脾气耿直,做什么事情都是一根筋,犟得很。“一辈子就知道在地里死受苦,不懂得出去做点什么,‘牛脾气’让我跟着他受穷一辈子。”老伴总是这样抱怨李玉峰。

活了大半辈子,李玉峰不愿意走出去,宁愿每天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村里的扶贫工作队介绍他去市里的一家大型农场养牛,刚开始他死活不愿意去。“去外面做什么,守着家里的地都赚不下钱,出去缺人没靠,拿什么赚钱。”那一次老伴动了真格,“你不去,我自己去,给人家养牛,又没有投资,苦不重还能赚钱。”

李玉峰那次没能拗过老伴。

初秋的离石区信义镇康家岭,满山葱绿,一片丰收景象。李玉峰和老伴所在的农场就在这里。老两口负责养奶牛,活不算重,一个月能有三千多元的工资。

“这个牧场离康家岭村也就200多米,这一带水源充足,植被较好,很适合养牛。”李玉峰介绍说,这比我们坪头山上的条件好多了,不过以前在村里养牛都是放养,只要牛没有什么病,基本上就放心了。现在养的是奶牛,这个东西娇惯得很,不好侍弄。

2016年,李玉峰刚来农场,不懂养殖技术的他每天跟着农场的技术人员学习。然而养牛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特别是奶牛的养殖技术更为精细。需要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逐渐掌握养殖技术。硬生生地学了十多天,李玉峰还是没有摸清门道,每天愁眉苦脸的样子。

老伴看着有气,数落道:“看你那个模样,养不了就干脆打道回府,一辈子种你的地去吧。以前自家没条件,养不了也就算了,现在政府把牛给你,把技术给你,把草地给你,把工资给你,你还是啥都干不成!干不成走人,让人家能干成的人来干!”李玉峰听完把筷子“啪”地一摔,收拾铺盖,索性直接住在了牛场里。老伴看他牛脾气又上来了,有点后悔说重了话,来牛场找他。他却说:“我人都养成三个了,它奶牛再娇贵能有人娇贵?你看我养成养不成!”老伴没法了,这脾气劝是劝不动了,只好也陪他住进了牛场里。

从那以后,李玉峰常常在牛场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四点起床给奶牛喂饲料,八点钟把它们放出来,在山坡上自由活动活动,下午三点再赶回圈中。这也使得他有充足的时间观察奶牛的一举一动,饲料喂完后多久反刍一次,大奶牛跟小牛犊反刍的时间和间隙有多大区别,一天饮多少水,青贮饲料冬天喂和夏天喂对奶牛有什么不同影响等等,他都一一细细记录在小本本上,有些问题技术员也解答不了,他就上网查询。就这样一干就是四年,终于摸出了点门道,从前养的奶牛要么不产奶,要么产出来的奶营养不达标,现在平均每头牛日产40斤奶,不但产奶量完全满足农场要求,而且鲜奶质量完全达标。

现在说起养奶牛的经验,李玉峰的理论一套接着一套,“营养要丰富”“少圈养多放养”“配种不能过早”“饮水不能落下”“挤奶要适可而止”等等。老伴在一旁取笑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你就跟外面的那几头牲畜一模一样,现在牛养顺了,人说话也顺了,当初养不成的时候是谁赖在牛屎坑里喊都喊不应。”

李玉峰眼角明显泛起了红晕。“政府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不能错过,政府有扶贫政策,我不能坐等钱掉下来,这些养奶牛的技术一部分是跟人学的,一部分是我自己摸索出来的。现在生活好了,一个月工资三千多元,再加上鲜奶补贴,一斤一毛钱,一年产奶大约五万斤,还有流转土地每亩每年700元,仅这么七头牛,我一年就能收入4万块钱。以后牛下了崽子,我的牛场就更大了,赚的肯定会更多的,想不到我到老了反而活得好起来了!”

2019年,李玉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村里的人们也想跟他学着养奶牛,李玉峰把自己学到的技术、摸索到的经验毫不保留讲给来找他的养牛户。“我一个人脱了贫,不能忘了邻里乡亲,大家都脱了贫,我心里才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