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含英咀华

把灵魂安放在故乡的土地上

——《走,到乡下去》赏读

2020年12月30日 09:37:28 编辑:

□ 李喜平

读吕世豪先生的诗,我眼前仿佛浮现出,在汾州广袤的田野上生长的红高粱形象:它妆点了家乡的绿色美丽 ,彰显着自己的质朴无华 ,蕴含着自己的清香清醇,特别是那一抹浓浓的中国红,更是洋溢着朝气蓬勃的风采。吕老不正是这样的一株红高粱吗?他将自己的青春和美丽献给了汾州大地,在他的有生之年,依然如故。《走,到乡下去》,就是吕老的人生总结,心迹表露,励志铭志的诗篇。

诗文以“种文字——种诗歌——种田地——种自己” 为架构,概括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人生志向,表现了他“一生泥土两袖清风”的诗人本色,抒发出诗人积极乐观壮心不已的思想感情。

吕老是有真性情的汾州汉子。种,就种个极致:种文字 ,著作等身,誉声海内外 ,有文学著作41部,洋洋600万字;种诗歌,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新田园诗诗歌大赛一等奖;种田地,是“故乡不曾离”的大隐士,乡土题材、歌咏故乡、歌咏农村和农村生活构成他诗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种自己,寓意自己将身心安放在故乡的土地上,是心系故乡、情关山水的的真切表白。

诗人之所以这样的笔耕不辍,爱——是他生生不息的动力。爱故乡,就爱个天荒地老、刻骨铭心。他爱上了“四四方方”的瓦房,爱上了“这辈子高低就想你”的面食,爱上了杏花的艳丽和汾酒的芬芳,爱上了文峰塔的夕照和石盘山的圣母,爱上了郭子仪的忠勇和酒乡人的豪爽……这些都是诗人诗如泉涌佳作连连的力量源泉。

“诗歌,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片树叶”,为了生命之树常绿,家乡这片肥沃的土地,成了他诗歌的“源头活水”,乡情、乡韵、乡愁成了他诗歌的主色调。因此,他的乡土诗被专家学者盛赞为“乡村博物馆”,“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和独特的地域风情”。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鼻祖,田园诗是陶翁最具独创性的奇葩,另人耳目一新。我们读陶诗,读出了他“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觉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闲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高洁,又从“隐”的角度,隐约读出了他一种消极的“出世”意味,而吕老是积极的“入世”,他永远保持了农民的秉性和平民情怀。这首短诗的“种文字”、“种诗歌”、“种田地”以及“种自己”,就是最好的注脚。

“种”字,可以说是全诗的诗眼,“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正是描绘了农民“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的辛勤。“种”就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看家本领,也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能,更成为诗人习以为常的习惯用语。这是他服务乡亲、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手段。一个“种”字,是诗人乡土情怀的高度概括。

“种诗歌”,诗人以白纸为田地,以笔为犁、为锄、为镰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进行耕耘,为田园歌唱,为农民歌唱。有位著名诗人,把吕老盛赞为“镰刀”,是在无季节地在播种,无季节地在收割。

“种自己”这样的比喻更是新颖别致内涵深刻,最能表达诗人的心迹,表现出诗人火一样的热情,给人许多的感慨与遐想:

“种自己”是种希望,是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期盼与期待!

“种自己”是种形象,是鼓励和引领更多的人为家乡的发展奉献青春与智慧!

“种自己”是种壮怀,是“化作泥土更护花”的美好心愿的凸现。

“种自己”,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有”留得身前身后名”的慷慨,有“同体托山阿”的豁达。这正是诗人以心相许、以身相报、以身相继的赤子之心,“树高千尺,叶落归根”,故乡正是他心灵的栖息地、安放地、归宿地,永远是他温馨的港湾。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读诗,我们感受到诗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事业心,扎根山乡、回报社会的使命感,乐观开朗、力求进取的昂扬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伟岸的形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仿效的榜样。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我们期望吕老青春不老、诗心澎湃,“种”出更加精美的歌颂故里、激励后人的诗篇,致敬吕老为家乡的天更蓝、水更绿、人更美,唱出更加优美动听的田园牧歌!

注:吕世豪诗作《走,到乡下去》刊登于本报7月19日三川河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