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序琐记十三
层层递进 情融理晰
□ 梁镇川
写序,推荐所序的著作,介绍著作的作者,固然重要,也应该是序文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这仅仅是表层的内容。如果一味徘徊在这表面浅层为文,就有点一般化了。好的序文,应该循着著作的路径,探幽览胜,提炼、概括出由原著而引发的一些内涵,进一步加以阐述和议论,以增强序文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引发读者的思维和阅读兴趣。这才是序文思想性、艺术性之所在,也是鉴赏序文质量的关键。
傅益民先生写了一本《旅思千里》的旅行游记集子,同时益民君又是一位书法家。我在为这本书写序时,没有单纯拘泥于旅游,而是以“万里烟霞映墨辉”为题,写了“旅思千里”与“精书苦练”,书法与旅游的“姻亲”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傅益民先生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序文首先交代了傅益民“走遍全国18个省、3个地区(港澳台)”,且“旅迹留在五大洲,乘机横跨四大洋,游览了世界25个国家”。
接着写道:
尤为可贵的是益民君能把峰岳沟壑、山光水色,融化于自己的书法艺术中。傅益民先生说:“我一生中爱好读书,爱好旅游,爱好书法。这三件事,已伴随我度过几十年。”爱好读书者,读万卷书也;爱好旅游者,行万里路也;爱好书法者,将万卷书、万里路,凝铸于经骨,溶化于血液,流淌于笔端也。
进一步,序文展开了论述:
我们知道,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自殷周时期就一直伴随着泱泱中华的千年历史成长;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是诸多艺术门类中品位最高、最能表达民族美感的艺术;所以,中国书法,也难臻高雅境界。艺术辩证法认为,书法创作和欣赏,不是孤立的书斋活动,它和书法家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书法家不能整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或工作室,这样孤陋寡闻、闭门造车,会限制和扼杀书法家的艺术想象和意境联想,很难创作出艺术精品。明代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讲到画家六法的首要法则便是:气韵生动。他说,“‘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书画一理。广于游历,揽胜于名山大川,领悟于异域风情,探访于人文景观,问道于高人雅士,观赏于楹联题匾,如此心领神会,胸中有灵府丘壑,下笔自会写出自己也料想不到的传神精品来。何为“丘壑”?在自然,则纵横起伏,绵延成河川大山,以显天地造化之雄浑壮美。在人心,则胸怀旷达,纵观天地之大,俯察万物之胜,以跌宕起伏、峰回路转、行云流水、纵横驰骋。心里有怎样的“丘壑”,笔下便有怎样的灵秀。
如此层层递进,将旅游与书法的关系,提炼、概括、升华,对读者有所启迪,对所序之著作也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