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在书中邂逅孝义碗碗腔

□ 文/武姝君 图/武斌

2021年01月14日 10:26:35 编辑:

人生百态,戏如人生。一个剧种,有创与变,有传与新,有辉煌与曲折,有过去和未来,有喜怒和哀乐,有我的一生和你的曾经,它回荡在掌声雷动的剧场,它陪伴在人生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它消逝在历史的尘埃,它埋藏在记忆的深处,它,也鲜活在一个个文字和一张张图片中,翻开一套书,邂逅一段历史,孝义碗碗腔记忆。

七十多年前,山西省孝义县古城,一间学堂里传出了古老悠扬的戏曲声腔,给刚刚解放的孝义带来了活力,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希望,孝义县文艺工作宣传队成立了。

十年的耕耘和汗水,初步奠定了孝义县文艺宣传队在山西文艺战线的独特地位。十年间,孝义县文艺宣传队几经更名。1959年,更名后的孝义县跃进剧团将运用于古老皮影木偶表演的碗碗腔声腔艺术大胆搬上真人舞台,改由真人进行演唱表演。一部《白洋河》,拉开了孝义碗碗腔剧团以及孝义碗碗腔这一稀有剧种60年的崭新历程。

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碗碗腔人为碗碗腔剧团的进步和繁荣,为孝义碗碗腔剧种的传承和发展不懈努力、无私奉献,不断打磨着擦亮着两颗独特的艺术明珠:孝义碗碗腔和孝义皮腔。

孝义碗碗腔是一种古老又崭新的汉族传统戏剧,因有一碗状铜铃参与伴奏得名,流传在孝义市及周边市县。孝义皮腔主要以小唢呐为伴奏乐器,故亦称“吹腔”。这两种声腔,均来自古老的孝义皮影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震撼三晋影响全国的优秀剧目问世,《柳树坪》《孝河新曲》《风流三部曲》《酸枣坡》《情系山里娃》等一部部优秀剧目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2006 年5月20日,孝义碗碗腔、孝义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时光远去,年华易老,孝义碗碗腔在历史的大潮中艰难传承。1959年我国尚有368个剧种,到2015年时只剩下286个,相当于平均每两年就有3个剧种消失,全国有74个剧种只剩一个职业剧团或戏班。2016年6月,孝义碗碗腔剧团成立了“孝义碗碗腔记忆”系列丛书资料征集编写组,踏访了北京、陕西、山西等地的几十家档案馆、图书馆,上百个城镇村庄,访问了数百名新老艺人和知情者。从他们的深情回忆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碗碗腔。

2020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重点图书——《孝义碗碗腔记忆》系列丛书历时四年正式出版发行。该系列丛书,由孝义碗碗腔剧团团长郭文明主编,采用记述体裁篇、章、节的形式,对孝义碗碗腔的历史和现状作了实事求是的记载,具有鲜明的时代风貌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丛书分为五册,分别为:《梨园永固》《天籁之音》《德艺双馨》《名剧集萃》和《激情岁月》,图文并茂,生动鲜明,是对稀有地方剧种的积极探索、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