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科学发展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本报记者 王涛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模式,具有抗逆、节水、高产、优质、高效等特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省各地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发展规模日益壮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市场份额逐步加大,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省政协委员、民进吕梁市委会主委李媛说,我省目前以冬季日光温室及部分大中棚为主导的设施蔬菜55万亩,产量242万吨,仅能满足全省蔬菜生产淡季市场需求的44%左右,与设施农业发达地区仍存在着诸多差距。设施农业在发展中还存在着思想认识不足,观念比较落后;科技含量不高,设施条件较差;技术人员匮乏,管理水平不高;规模化程度不高,经营水平低下等问题。
为此李媛提出建议说,发展设施农业是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要坚持系统观念,围绕“一乡一特一园区”“一村一品一基地”规划布局,不断强化标准意识、产品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规模意识,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把设施农业抓出特色、抓出品牌。同时,要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有效方式,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新模式,优先发展骨干企业,提升产业集群综合效益,实现由农业变产业、田间变车间、农民变工人、分散变集约、低效变高效的现代化经营模式,以产业链带动实现企业盈利和农民增收。要强化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新型农民职业技术,不断壮大本土技术力量,不断提升贫困人口产业技能,调动农民参与经营与建设的积极性。要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强化人才支撑,创新乡村人才体制机制,明确应用导向,高水平抓好“引才”“育才”“聚才”“用才”, 加强与技术团队、院校专家的合作,不断吸收多名国内外先进人才或企业投身或投资到设施农业建设中来。要推进设施农业绿色发展,积极创建省级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坚持“农有、农用、农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