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候人兮猗

□ 康亚军

夕阳西下,彩霞明灭之间,东山潜伏的月亮使劲一跃,便露出了半边脸。那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女子,历史的风尘已堙没了她的名字,后人称之为涂山氏。此时她向山岗一步一上,每上几步,便长久的凝望远方。夕阳山外山,在迷蒙时空之外,绵长思绪从万丈虚空远山古道,山一程水一程延到辽远的无涯。候人兮猗。这时候这句话,如同天上纶音,吹落几许星辰;如同惠风和畅,大地不由开怀;如同一只飞鸟,一片云,一条河,河上的舟船。这个女子,眼神像水波一样清澈柔和,她微微翘起的嘴唇显出坚毅的神情。三生石上见证的山盟海誓,深种心田的情根意海,思念那个远方,他又瘦了多少肌肉筋骨,又受了多少艰难困苦。

倦鸟归巢,蛙声百里,萤火点点,白天的门只剩下若有若无的空隙,月光不再遮遮掩掩,她足音敲打着逼仄小路走下了山岗。几只蝙蝠扑扑飞过头顶,推开虚掩的柴扉,涂山氏迈步进去,却又探出头来凝望远方。天完全黑了,月亮之上,婆娑桂花树,寂寞嫦娥舒广袖。她又一句:候人兮猗。轻轻掩住门,掩起芬芳醇厚的情怀。

禹,别离了新婚四天的涂山氏。十三个年头里,四千七百多个日升日落,他与滔天洪水奋斗。孜孜不倦,劳身焦思,跋山涉水,舟车劳顿,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区划九州,疏导山川。东去到大海,西行过流沙,声教遍布四海之内,洪水终究治理,天下归于太平,人民得享安乐。禹离别了他的妻,那个比春天的红花,夏天的绿树,秋天的果实,冬天的白雪,还要美好的爱人,那个比天上的明月,地上的麋鹿,水中的游鱼,山中的鸾凤,还要美妙的女子。他念她的时候,痴望着四面八方,却看到流离失所,哭天呛地,面黄肌瘦的百姓,他们饱受洪水之灾,无家可归,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路有饿死骨。他想她的时候,却想到身负的使命和责任,天下更多的家庭,更多的人需要他奔走奋斗。救民出水火,解民于倒悬,神圣的事业让他把对涂山氏的想念,缩小隐藏到心灵最深最隐秘的地方。

涂山氏每天劳作结束,习惯于傍晚登临山岗,眺望远方。荏苒时光,白驹过隙。近来她却不能上山了。原来新婚的四天恩爱缱绻,爱的种子经过十月孕育,即将开启生命新旅。这一天奇香满屋,祥云绕院,喜鹊登枝。启,禹和涂山的孩子出生了。哇哇哭声,震天动地,似乎预示着这个孩子将开启华夏文明的新历程。是谁的脚步从门前停了一瞬间,轻轻咳了一声,又毅然远去。是他,涂山氏望眼欲穿的禹,治水途经家门。当禹听到孩子的哭声,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从他脸上像水波一样荡漾,传播到全身每一寸肌肤,每一条血管,深入骨髓。他觉得人生如此美好,星辰大海,纤尘虫蚁,似乎都送来祝福。在他咳的时候,屋里的孩子,停住了哭声,涂山氏如同天音的“候人兮猗”,穿过门缝,以每秒三百四十米的速度,飞进他的心上。这时候,天地似乎凝固在那个瞬间,伟大的精神成为历史绝响,成为万古佳话,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公无私忠国爱民优良品质的基因。禹的助手,随行的同伴契、后稷,皋陶等人一定会劝说吧。他们说,你就去探望一下妻儿吧。但是禹没有迟疑,他带着治水的同伴又走向远方。

数不清了,涂山氏念了多少次“候人兮猗”,思念如海深,思念比天大。然而十三年内,禹治水时期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过家门。用他的决心和毅力,勤劳和智慧,无私和热忱,完成了中华民族开天辟地以来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壮举,完成了一篇洪荒宇宙间不朽的史诗。洪水终于平息,百姓安居乐业,九州大地,鸟兽载歌载舞,凤凰来仪,山川和悦,禹全家终于得以团聚。

治水成功后,人们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大”字,叫他大禹,一个“大”字,包含了多少百姓对他的感恩和敬仰呢?又包容了那个女子多少声的呼唤呢?候人兮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