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碛口古镇黑龙庙斜对面、湫水河直角拐弯处的对岸,大致介于李家山与寨子山之中位有一座山,远远地望去,山之造型酷似骆驼形状,美其名曰“骆驼峰”。说起山之来历,这里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
传说,在清朝康熙年间,碛口镇的西湾村出了一个巨商,此人姓陈,名三锡。说起陈三锡,当年掌控着碛口古镇街面上近一半的商铺,还有着几百峰骆驼组成的晋商驼队,常年穿梭于晋陕商贸往来的商道,可谓“九曲黄河第一镇,水旱码头小都会”之碛口古镇商界的代表性人物。
在陈三锡的驼队里,有一峰非常健壮的公驼,比起一般的骆驼来,它能超负重近100斤。但这一峰公驼很是不一般,脾气暴躁,且难于管理。说来也巧,在驼队里还有一峰母驼,脾气温顺,且善解人意。于是,驼工们就专门把这一公一母骆驼拴到一个槽子里去喂养。结果,自从那公驼和母驼喂养到一个槽子里以后,公驼就再也不发脾气了,干活也表现得很卖力了。两峰骆驼朝夕相伴,和善友好,不知趟过了多少条河流,走过了多少里路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峰骆驼日久生情,情深意笃,恩爱有加,形影不离。
可是,有一年春夏之交,母驼不幸染疾,终日卧槽不起。看着日渐消瘦的母驼,公驼干脆就成天家守护在母驼身边,任凭驼工们怎么打也好,如何骂也罢,就是不离不弃!过了一段时间,母驼的病情日益加重,每况愈下。公驼也不知遭受了多次的鞭打与挨骂,索性不去干活了,一直守护着母驼。驼主闻讯,很是不悦。心想,这总不能白白地养着它们吧!反正母驼医治无望,早晚要死的,干脆就“一不做、二不休”,让母驼早点一死了事,也好让公驼早点去干活。于是,驼主私下作了安排,让驼工喂母驼时,在饲料里偷偷地放了毒药,母驼很快丧命黄泉。公驼得知其故,一日,公驼一头将投毒的驼工撞倒在地,狂奔而去。众驼工想方设法,再三阻拦,拦不住,便呼喊着去追赶。一直追到湫水河畔,眼看众驼工就要捉住时,只见那峰公驼纵身一跃,不费吹灰之力,跃到了湫水河对岸,众驼工惊诧莫名,隔岸望驼兴叹!
当公驼跨过湫水河以后,就再也未继续前行,而是静卧在小山坡上,悲鸣不已。只见公驼的眼泪唰唰地流,泪水顺着山坡往下流,一直流到湫水河里。瞬间,河水暴涨,奔涌而下流入黄河。
翌日清晨,众驼工就跑到湫水河岸观察,结果发现,公驼不见了,而公驼原来静卧的小山坡也不见了,奇迹般地变成了一座骆驼峰。众驼工急忙禀报陈三锡。沉思良久,陈三锡长叹一声道:“哎!‘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原来,我一直未解其意,不知其故,今知啊,今知啊!”遂命众驼工,将母驼也厚葬于骆驼峰山下。时过不久,此事被天官知晓后,甚为感动。于是,天官又石化了一只天犬,让其终生守护公驼和母驼,守护这座骆驼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