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浅谈新闻采访中的沟通艺术

□ 贺琴琴

在新闻行业,有这样一句话:“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新闻工作中采访极为重要,而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质量直接受到记者自身能力,特别是沟通能力的影响。沟通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一名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

一次完美的采访就是一场生动的思想沟通,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过硬的职业素质才能与被采访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才能在采访中获取到更加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如何运用一定的沟通艺术,完成有效采访,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正确沟通。

一、最好的沟通,先从最佳的聆听开始

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双方沟通的过程,在整个沟通中善于聆听被采访者表达的内容至关重要。记者与被采访者一般情况下处于一种相对陌生的关系,所以在采访中,被采访者无形中会对记者存有保留的信息。要避免这种情况,记者要主动拉近双方间的关系,消除沟通的距离,及时获得采访对象的信任,并且通过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在此过程中,善于聆听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善于聆听并不简单的指听,而是需要站在受访者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拉近同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不仅需要用慧眼去观察、发现新闻,更需要用心去沟通、去聆听。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受访者的神态以及表情都进行细心的观察,并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促进采访质量得到合理提升。

在吕梁日报社2021年3月组织的“访百处红色遗址 看百村辉煌变化”大型采访活动中,由副高以上职称和社领导担任党员导师,带领普通编辑记者分组分县分别进行采访。采访人员需深入一线,向当地史志研究室进一步了解红色遗址史实,向高龄老人了解所见所闻,向村干部、脱贫户了解当前发展。采写的稿件,要求不仅要展示革命历史,而且要讲述不同时期的发展亮点,特别是脱贫攻坚的成果。这类型稿件的采访,记者首先要从懂得聆听开始,俯下身竖起耳拿起笔,善于聆听基层一线干部群众的讲述。以4月15日的开栏之作《火种,由此燎原——来自岚县普明村的报道》为例,当笔者见到被采访对象是91岁的老兵时,并没有急于按照提前列好的采访提纲,机械式地提出问题,而是通过老兵穿军装这一习惯,引导老兵讲述他年轻时候的故事。喜欢给年轻人讲述革命史的老兵,见笔者听得如此专注,兴致高了,语言精彩了,随之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喷薄而出,采访效果不言而喻。

二、对不同采访群体,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语言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形式,有着系统且丰富的内涵;采访同时又是一门艺术,是获得新闻的基本手段。新闻记者要在采访时巧用合适的语言表达进行引导,采访语言越得体,攫取的新闻价值就越大。

新闻采访作为一种公共行为,被采访者有多元化和独特性等特点,记者需根据不同人的身份,采取灵活多变的语言表达方式,从对方感兴趣的角度开始沟通,以保证新闻采访的质量。

比如采访农民时,记者一定要接地气。他们可能不善言辞,记者不要使用过多书面的语言去提问,要尽量用大口语、大白话和农民对话,以浅显的沟通方式去挖掘新闻主题。

再比如采访孩子时,记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性格,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析他们的行为特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角度,去提问在他们认知范围中的问题,从中获得真实心声。

以2022年6月11日《吕梁日报》晚报版一版刊发的《吕梁日报社牵线搭桥 航模“飞”进乡村小学》为例。笔者在采访过程中,从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切入,运用“开放式提问”与“闭合式提问”相结合的提问方式,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神州十四号载人飞船的新闻看过吗?”“长大想当飞行员吗?”“小同学有什么话想对航天员叔叔阿姨说?”……山乡的孩子顷刻间感受到笔者的真诚和热情,消除了陌生感,变得积极乐意,从而吐露出孩子最心底的声音。

三、运用辅助性语言,拉近双方距离

辅助性语言是人们传达情感和语言表达时会使用的手段。在人际交往中,高达65%的信息是通过副语言传播的。副语言包含体态语和形象造型,一旦副语言应用得当,可以有效辅助有声语言表达。

眼神交流是沟通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采访中,记者的眼神必须集中而专注,让对方通过眼神感受到记者的真诚,从而获得认同感,在眼神鼓励下产生诉说的欲望。

另外,新闻采访是面对面的交流形式,肢体的动作、位置都会影响受访者的情绪,比如,用手轻拍对方的肩膀,轻抚对方的头等,肢体语言有助于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情感的传达。

由此可见,眼神、动作、体态等辅助性语言能够在情感互动中拉近双方的距离,提高可信度和新闻的真实感,也彰显出专业记者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气质。

概言之,新闻记者不仅需要具备专业化知识,还需加强沟通表达能力训练,灵活使用采访沟通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掌控采访节奏,从受访者身上获得有价值的内容,呈现真实的新闻报道,引导正确的舆论走向。新闻记者还必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到内外兼修,方可达到顺畅沟通,采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

(作者单位:吕梁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