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肩负着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凝聚职工思想共识的关键抓手,也是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数字化浪潮的深刻影响,国有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既面临传统模式转型的挑战,也迎来理念创新、方法迭代的机遇。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已成为国有企业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
国有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将党的理论路线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引领工程。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国有企业职工群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呈现多元化特征。部分职工对深化改革存在观望心态,对技术革新带来的岗位变动产生焦虑情绪,对企业文化认同感呈现代际差异。这些问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突破传统说教模式,构建与新时代职工思想特点相匹配的工作体系。
从国家战略维度看,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原则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是将党的领导贯穿到企业治理末梢的重要载体,通过思想引领确保国有企业始终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特别是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推进的背景下,更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建设增强不同所有制职工的政治认同,筑牢国有企业的“根”与“魂”。
从企业发展维度看,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价值整合与动能转换的双重功能。随着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组织形态扁平化、用工方式灵活化、管理边界模糊化等趋势日益明显。传统的科层制思想教育模式难以适应敏捷组织需求,必须建立既能传承红色基因、又能激发创新活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思想价值引导,可以将职工个人成长与企业战略目标有机统一,将制度约束转化为文化自觉,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持久精神动力。
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维度
(一)理念创新,构建共生型思想生态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需突破单向灌输的思维定式,构建主体间性的互动模式。树立“思想共同体”理念,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置于平等对话平台,尊重职工在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运用“用户思维”分析不同岗位、不同年龄段职工的思想需求图谱,建立精准化、差异化的思想引导机制。例如,针对青年职工群体,可探索“圈层化”引导策略,通过兴趣社群培育红色文化传播节点;针对技术骨干群体,可将工匠精神培育与科技创新激励相结合,增强价值认同的实践转化。
(二)方法创新,打造沉浸式教育场景
数字化转型为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撑。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思政”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职工思想动态,通过算法推荐实现个性化内容供给。开发虚拟现实党史学习教育模块,让职工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初心使命;建设数字化党建展厅,运用全息投影、交互屏幕等技术手段增强教育感染力。同时,注重将思想引导融入生产实践,在重大项目攻坚中开展“现场微党课”,在技术创新中组织“思想碰撞会”,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生产经营实现场景融合。
(三)机制创新,完善闭环管理体系
建立“目标-过程-评估”的全程管理机制。制定思想政治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职工满意度、文化认同度、行为转化率等纳入考核范畴。完善“双向反馈”机制,通过定期思想动态调研、座谈访谈、数字平台留言分析等方式,实时掌握工作成效。构建“责任传导”链条,明确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支委联系班组制度,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干部履职考核。特别要重视非党员职工群体的思想引导,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党组织统筹、工团组织联动、业务部门配合的大思政格局。
三、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强化理论武装的时代转化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注重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职工听得懂、愿意听的企业话语。开发“理论+”学习产品,通过“新发展理念与技术创新”“深化改革与个人发展”等专题,架起宏观政策与微观实践的逻辑桥梁。建立“政治导师”制度,选拔理论功底扎实的业务骨干担任理论宣讲员,在车间晨会、项目例会中开展“五分钟微宣讲”,实现理论教育的常态化渗透。
(二)深化文化浸润的载体创新
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提炼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精神谱系,通过故事化传播增强文化感染力。例如,挖掘老一辈建设者的奋斗故事,制作口述历史纪录片;收集新时代创新攻关典型案例。创建“文化能量站”,将党建书屋升级为多功能文化空间,定期举办读书沙龙、红色观影、文化创意市集等活动,使思想教育在文化浸润中潜移默化。
(三)优化服务关怀的情感链接
建立思想引导与职工服务的协同机制。完善“诉求响应-问题解决-效果反馈”的闭环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职工意见建议的及时收集与分类处理。重点关注职业发展、技能提升、心理健康等领域需求,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特色服务模块。实施“温暖工程”,建立困难职工动态档案,完善帮扶长效机制,让职工在真切关怀中增强组织认同。
(四)完善数字赋能的生态构建
建设智能化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集成学习、交流、服务等功能模块。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职工论坛讨论热点,自动生成思想动态报告;通过知识图谱技术构建理论学习资源库,实现个性化推荐。开发移动端“掌上思政”应用,设置“每日金句”“微讨论区”等互动板块,利用碎片化时间提升教育覆盖率。建立虚拟现实党建实验室,模拟重大历史事件场景,增强教育的代入感和体验感。
(五)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
制度供给方面,要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标准体系,明确工作标准、流程规范和质量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制度,在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制度中嵌入思想引导条款。建立创新容错机制,鼓励基层单位在守牢政治底线的前提下探索新方法新模式。
四、结语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国有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既是时代命题,也是实践课题。只有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贯通,才能构建起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通过理念革新引领方向,通过方法迭代增强实效,通过机制创新保障运行,国有企业完全能够在思想政治建设领域打造新时代的“国企样板”,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曲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