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绝地以后,于成龙曾经到罗城的城隍庙里真诚祈祷,说自己平生没有做过一点亏心事,希望城隍老爷能保佑他平安离开罗城。而且,一向虔信宗教的于成龙,认为自己赶上这么一个极坏的运气,皆因前世的“恶业”,是遭到报应了。所以,他要“立意修善,以回天意”。而“立意修善”,就要从罗城的治理开始,就要从“爱民如子”开始。
在这种多民族杂居的边荒州县,“天朝大官”一般都采取“盛气凌人”的统治风格。也就是要端起官架子,拉起面孔,拍响惊堂木,让人充分感受到“天朝”的威严,产生恐惧的心理。这样的官,老百姓确实会感到害怕,同时也可能服从,但却会疏远他。时间久了,老百姓发现县太爷——这头“黔之驴”——并不是天上的神仙,他判断官司有时会糊涂,面对金钱有时会贪婪,面对百姓造反会吓得瑟瑟发抖。这时,那虚假的官威很快就会化成泡影。
于成龙是另外一套风格。他待在自己的破衙门里,不喜欢穿官服戴官帽,不喜欢摆官架子,成天不是烧火做饭,就是读书喝酒,很像一个普通的平民老头子。罗城县的老百姓有时到官衙里来欣赏这头外地来的“大熊猫”,于成龙便和颜悦色、比比划划地和老百姓聊天,和老百姓交朋友。于成龙说的是吕梁山里的永宁方言,百姓们说的是罗城县的民族语言,双方要充分沟通,还真是很困难。但凭借着手势、眼神、笑容,总算是能够做一点沟通。百姓们多多少少也能懂一点汉语,衙门里的差役也有懂民族语言的,时间久了,于成龙和百姓的沟通,也就没有大问题了。沟通好了,罗城县的公务慢慢也就容易办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