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柳州办理完赴任手续,接下来就要赶往目的地罗城县了。这种偏远地区,官方修建的驿道驿站不太完善,于成龙一行人只能凭着大概的方向,一边走一边问,越走越艰难。进入融县地界,听说融县的沙巩与罗城接壤,于是又找路赶到沙巩。到了沙巩,仍是无路可循,不知道罗城在什么方向。
这时候,于成龙遇见一位“许乡老”。于成龙向许乡老仔细盘问,方才知道对面的大山就是罗城县境。主仆六人费尽力气爬上山顶,向罗城境内眺望。这一刹那,倔强的于成龙彻底后悔了。王吉人的忠告忽然涌上了心头,再也挥之不去。我们借用《水浒传》的一个情节,这情形真好比是林教头进了野猪林。
罗城县境内大小山峦起伏林立,看上去像营阵一样。满目都是茂密的蒿草,看不见人行的道路。用于成龙自己的话说是:“山如剑排,水如汤沸。”主仆六人应该是放声大哭了一场吧。于成龙在《治罗自纪》中写道:“哀哉!此何地也!胡为乎来哉?悔无及矣!”
于成龙想,罗城边界可能真的人烟稀少,到了县城附近,应该会繁华一些吧?不如就进去看看。一路斩草而行,终于在顺治十八年八月二十日抵达罗城县城。用于成龙后来的话说是,“可怜黄茅,直抵城下”。从边界到县城,都是一样的荒芜。
这是一座规模不大的城池,周长二里有余。进城之后,也是一片狼藉,房屋虽然有不少,但十室九空,残破不堪。数了数,住在城里的只有六户人家,全都是走不动道的老弱病残。
一行人灰心丧气地寻找住宿地。终于,眼前一亮,看见了一座关帝庙。啊,这也是咱山西老乡啊!关老爷是山西解州人,从宋朝以后一直受到朝野崇拜,明清时代崇拜更甚,到处都建有关帝庙。又是“他乡遇故知”,不如就先住到关老爷家里吧。关老爷的部将周仓,据说是山西平陆人,也是老乡,仆人们就把于成龙的床铺安置到周仓神像的背后。于成龙是有宗教信仰的,到此免不了向关老爷和周将军上三炷香,拜上几拜,请求支持保护。
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到县衙上任。这座可怜的县衙是前任知县修建的,简陋得如同农舍一般,周边都是茂密的竹林和杂草。没有大门、仪门、两墀,迎面就是茅草搭建的三间堂屋。东边一间是宾馆,西边一间是书房,中间是审案办公的大堂。大堂背后有门,通向后院。后院也有三间草屋,是知县的宿舍,连围墙都没有。一些传记资料说,这座官衙好像处在原始森林,大白天都能看到老虎、猿猴等野生动物跑来跑去。北方人初到这种地方,还不被吓个半死?
罗城自从上一任知县逃走,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但县衙里应该还有逃不走的本地衙役在看守,等待新任老爷。于成龙简单地办理了上任手续,让为数不多的几户罗城人知道新任知县于老爷到了。然后就着手料理自己的生活,把后院的三间草房修理修理,勉强住下。没有做饭的锅,就在城里找了一口破瓦罐,挖了个地灶,先凑合用着。
于成龙到此还是后悔不迭,不断发出哀叹:
“哀哉!此一活地狱也!胡为乎来哉!”
心情不好,病势自然越发沉重。五个仆人一路辛苦跟来,本来想着除了工钱,到县里还能有些赚钱的机会,谁想到罗城像活地狱一般,不是人待的地方,大家自然也是满腹的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