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文 化

品读古镇

——品读碛口古镇之二

□ 解德辉

碛口溯黄河北上约20公里处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百里黄河画廊—黄河天然水蚀浮雕,这是一卷惊世作品,也是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黄河画廊真正体现了母亲河的雕刻艺术,黄河浮雕之造型既有猴、虎、狮、象、老鹰、鹦鹉、凤凰等栩栩如生的动物鸟类造型,又有暮雨山居、故园之梦等浪漫的雕刻艺术,还有篆、隶、楷、行等书法再现,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你若细心端详,可见浮雕上面有喜鹊登梅、河马饮水、神龟迎客、护河恐龙、母乳石、元宝石、恐龙蛋等惟妙惟肖,自然逼真。黄河水蚀浮雕以浮雕、缕雕为主,图象千姿百态,手法千万变化,据专家考证,这里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欣赏价值。当你进入宏伟的晋陕黄河大峡谷,宽阔的黄河,矗立的石壁,顿时会让你心旷神怡,眼界顿开;当你从碛口乘船北上行至曲峪镇开阳村附近时,黄河两岸的水蚀浮雕就会如诗如画卷般慢慢呈现在你的眼前,石壁上动物造型一个个生龙活虎、惟妙惟肖,自然奇观造型气吞山河、蔚为壮观;当你在河中乘船远观,可见或气势恢弘、或婉约清淡,极具水墨写意及抽象浮雕意味的画廊长卷效果;当你靠近观看时,可见以石雕、浮雕、缕雕为主,兼有平面线刻与透雕、圆雕等形状各异,视觉效果极其生动。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艺术景观,早已被众多中外专家称之为:集古今中外绘画、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为一体的“百里画廊。”

麒麟滩位于李家山村山脚下的黄河之中,因“麒麟送子”古老传说而得名。你看那大片大片的沙滩经过河水无数次的冲洗,已十分纯净,细细的,绵绵的,软软的,赤脚行走其上,一踩一个深深的脚窝。每当夏天,骄阳似火,黄河沙滩上躺满了洗沙浴的人,在细软滑透的沙子里,泡上10-20分钟,然后再跳进温温的黄河水里,即便你有再多的疲倦也会瞬间即逝。在此人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体,人的身心得以沐浴净化,这优质的天然浴场实乃妙不可言。此外,这里还有一大片黄河彩石 ,有些具有文字、人象造型,晶莹剔透,色彩艳丽。

黄河大峡谷,壁立千仞,峰岭争峙,河道曲折婉蜒,浪击晋陕两岸,气象雄伟,独具特色的气势和美丽的景观,无不令人震撼与赞叹。在这里,你既可游览峡谷风光,又可体验碛口黄河风情,给人以恢弘、大气、自然的奇特场景,从这五个字里,你就可以领略到黄河独有的魅力,体验到黄河雄伟的景象,以超越普通的自然山水景象,创造独有的 “山水艺术”景观,凸现人文气质,彰显黄河文化,有效地传达黄河山野与水空间的品质。打造黄河文化,就要结合黄河景观空间的品质,对全域旅游项目的功能元素进行科学有效,创新设计,让黄河每一个场所、每一个设施都能够传达出黄河特有的情绪、文化和魅力,仿佛是一个带有神秘而传说故事情节的场景,以此来吸引游客共叙一段且完成一次非同寻常的碛口古镇之行。

辛亥革命前后10年间,古镇在鼎盛时期云集了380多家大小商号,有药材、皮毛、麻油、盐碱、粮食和钱庄6大行业,五里长街画卷在湫水河与黄河交汇处三角舟上徐徐展开。三条街十三条巷,店铺相连,组成了碛口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系统,形成了“巷巷相通、铺铺相连”古建特色。那时随着商家的增多,依山就势搭建起一层层窑院,最多叠6层。远远望去错落有致,气宇轩昂,加之随山就势设建筑,相映成趣,相辅相成,和谐统一,打造了碛口古镇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清康熙年间,永宁大旱,百姓缺粮,陈氏家族急公好义的陈三锡出资在碛口招商设肆,从西北水运大量粮食赈济灾民。凭借碛口优越的地理优势,很快商贾云集,后来居上。清乾隆年间,侯台镇与曲峪镇先后毁于水患,两镇商户大量移驻碛口,终使碛口成为九曲黄河第一镇。当时,形成两条以碛口为出发点的重要商道:一条是经侯台镇、樊家沟、离石,在吴城镇与山西主干交通网连通,再转运到晋中、京津、汉口等地。“拉不完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街流”;另一条是沿黄河一路南下,经柳林县孟门镇到达晋陕交通要冲军渡,再由军渡转运到晋中、晋南各地。纵观碛口近800年的历史,古镇成就了一些商业名人,也形成了一定的商贸经营之道。如临县商贾在明清史上集体留名,陈三锡招商设肆,侯国泰千金散尽赈灾民,刘中贤聚散有方,陈晋之白手起家,马文明与万源染等等。从商贸经营来看,碛口古镇商贸经营之道有许多值得思考与借鉴之处:如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壮大自己;诚信为本,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管理严格,责任到人,赏罚分明;着眼发展,东伙兼顾,效益挂钩,等等。

黑龙庙是碛口祈雨的庙宇,也是标志性建筑,还是登高观景制高点。站在庙门前,你可以远眺黄河之气势,近观湫水河之曲折,聆听二碛之涛声,俯瞰古镇之全貌。值得一提的是,乐楼为“三空舞台”是黑龙庙很珍贵的建筑,也是山西境内设施最完善的一处露天剧场。乐楼音响效果特别,台上唱戏不需扩音设备,全场都能听得清楚,夜深人静时,山下古镇居民和对面陕西山上的村庄也都听的分明,故有“山西唱戏陕西听”之说,有诗为证“卧虎笙歌天外声,山西唱戏陕西听。静夜一曲联姻戏,百代千秋亦温馨。”

西湾村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河的小村庄,因地处湫水河的转弯处,故称西湾村。西湾是单姓村,村里都姓陈,从村子的布局和房屋的结构观赏,西湾村过去的人绝非普通靠种田吃饭的人,它的气度、规模以及曾经的繁荣,是当年碛口繁荣时经济力辐射所及村庄之一,也是当年巨商陈家的家属宿舍,所以又有“陈家大院”之称。据记载:始祖陈先谟,于明朝末年从方山县岱坡村迁至西湾。当时西湾北有侯台、南有碛口,皆为经商好地方,陈先谟在此创业兴基。初时并无窑洞居住,仅有毛庵草舍,特别是第四代“三”字辈时出一俊杰陈三锡,是碛口商贸举足轻重的人物,经商发达后,大兴土木,建设豪宅,陈家大院渐有雏形,后历经11代人陆续修建苦心经营200余年,才有今日所见的西湾村。西湾村民居建筑风格最为独特,其选址依据传统阴阳风水说“背山面水、左青龙右白虎”和《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原则相符,背山面水,避风向阳,易地排洪,占据上乘风水,且与周围环境相互协调,体现了天、地、人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鼎盛时期,西湾陈家占碛口的铺面一半之多,直至民国初年,陈家在碛口依然有房产60多处。民间传说,陈三锡与祁县乔家大院鼻祖乔贵发有密切的业务往来,并曾被乔贵发救过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