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雪萍
儿时的回忆,总是充满了欢喜与留恋。像一条小河,曲折蜿蜒,流淌在心里,历久而弥新。
虫 子
还是像小时候一样,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布娃娃,喜欢卡通图案的食物。母亲总说我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听了这话,竟忍不住咧开嘴傻笑起来。长不大就长不大了,能拥有一颗童心,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小时候害怕蜘蛛,害怕长很多腿的虫子,每每看到总是胆战心惊,落荒而逃。那时住得院子很大,父亲便开辟出一块地来,种黄瓜、豆角、西红柿、卷心菜之类的。好多次我看到父亲蹲在地里捉那种绿色的虫子,它们贴着身子慢慢蠕动,是卷心菜里面的,要仔细看才会注意到。看着父亲把这些绿虫子抓出来,让卷心菜好好生长,突然就有了一种崇拜感,感觉父亲好厉害,如同小说里的侠客那样,惩恶扬善,打抱不平。继而更讨厌那虫子,觉得面目可憎,毫无可爱之处。
如今,还是一样的害怕,只是在看到有虫子四脚朝天的时候,我会鼓起勇气帮它翻过来,也会在过马路的时候,给一只狗或一只蚂蚁让路。因为我知道,作为大自然的孩子,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即便弱小、卑微,也同样值得我们去尊重。
糖 纸
小时候,也没什么零食,平日里能吃到糖果算是捡到大便宜了。如此稀缺之物,我们在吃得时候也是格外的庄重,记忆中总要分好多次才能彻底消灭掉。吃完之后,我们会把糖纸压得平平整整,一张一张积攒起来。
看到太阳出来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就会把糖纸蒙在眼上,不同图案的糖纸会折射出不同的太阳,红的,绿的,黄的,大伙叫唤着,评论着,有趣极了。
用糖纸做书签,也是不错的办法,翻开一页,会闻到淡淡的香甜,顷刻就有了读书的欲望,仿佛每一个文字都裹了蜜,比任何食物都诱人。也会比谁的糖纸多一些,隔一段时间,大家伙总要互相炫耀一下,看比原先又多了几张?什么口味的糖果?是父母给的还是亲戚买的?甚至有贪嘴的家伙因为没吃过,忍不住对着小伙伴手里的糖纸猛舔几口,方才作罢。
后来因为搬家的原因,好多糖纸都找不到了,让我着实惋惜了好一阵子。关于糖纸也成为了记忆中难以忘怀的场景,每每想起,倍感温馨。
美 食
在儿时的记忆里,酸酸甜甜的果丹皮算是我的最爱了。
那时小卖部里的零食,无论是种类还是口味都比较单一。那时的果丹皮总是裹在透明的玻璃纸里面,长长的一卷儿,一毛钱就可以买一根。每次吃的时候,我总是轻轻的咬上一小口,待其在嘴巴里慢慢溶化之后,再打开包装一点一点地品尝,一根果丹皮要花很长时间才能“消灭”完。那种皮革般有嚼劲的感觉,如今回想起来,还是那么的难以忘怀。
还有一种美食叫炒面,那时,对于缺少零食的我们来说,能吃上一份“干香干香”的炒面,就很不错了。
说到吃炒面,那可是个技术活。把炒面盛到碗里,用沸腾的开水冲泡,太湿或者太干都不好吃,要搅拌均匀,直到抓一把捏一下,既不粘手,也不松散才好。吃的时候,我是比较粗野的,不用筷子和勺子,用手捏一团,直接丢进嘴巴里,那唇齿留香的感觉当真是再美妙不过了。
另一种美食,便是冰棍了。冰棍儿就是一根棍上一块冰,5分钱一根,有山楂的、红小豆的、巧克力等各种口味。夏天吃着有冰有味儿,舔着吃好吃,嚼着吃解渴,最喜欢了。雪糕1毛钱一根儿,雪糕的棒子是扁扁的,不像冰棍儿是方的。与现在各种味道的冷饮、冰淇淋相比,儿时吃的冰棍儿实在是太普通不过了,现在想来,也许因为是小时候的记忆才格外好吃吧。
采 桑 果
记得每到暑假,我们姐弟三人都会去奶奶家住,村里到处是果树,花开时节,特别的漂亮。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采桑果。
桑葚,又叫桑果,桑枣,味甜汁多,是人们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酸甜适中,以个大,肉厚,色紫红,糖分足者为佳。
那时村口长着一棵大桑树,几场春雨过后,桑树上挂满了针尖一般大小的桑葚。在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中,嫩绿色的桑葚慢慢长大,变长,簇拥在枝头,或被碧绿的桑叶包裹,或摇曳在春风中。直到初夏时分,那些嫩绿色的桑葚,从睡梦中醒来,变得饱满,玲珑剔透,颜色也由嫩绿转为鲜红,最终成为黑紫色。黑黝黝的,馋得孩子们直流口水。因树高叶茂,有些攀摘不到,我们这些馋猫们便合力抱着树干用力摇,桑果纷纷落下,落得我们满头满身,大家伙叫喊着:“下雨啦,下雨啦……”别提有多开心了。
也有等不及的时候,便和几个小伙伴爬上树去采。结果还没爬了几下,只听哧溜一声,裤子已被挂破了。小伙伴们一阵哄笑,只好悻悻然跑回家,找奶奶补裤子去了。
晒被子
那时除了玩耍之外,也会帮父母干活,擦地、扫地、晒被子什么的。
说起晒被子,小时候的情形便穿透岁月而来。那时,人单纯得像个玻璃娃娃,阳光照在身上,会发出晶莹的光。在这样的日子里,母亲总会把棉被一条一条展在太阳下晒,一眨眼的功夫,花花绿绿的被子就欢天喜地地跑了出来,整个院子都显得热闹极了。
棉被的被面上,印着硕大的花,我不认得那些花,可看着很喜欢。还有可爱的小喜鹊,站在花枝上,拖着长长的尾巴,感觉就要飞走的样子。小小的我,如鱼儿一般,在棉被中间穿行着,对小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玩的呢?
母亲叫唤:“瞧你那双小手,把被子都给弄脏了,快洗洗。”满是怜爱的责备,听得我心里暖融融的,便乖乖地听了母亲的话,回屋洗手去了。
儿时的那些时光渐渐远去,但那种美好的感觉却是如此的温暖,每每回忆起依然芬芳四溢。像一首温柔的歌,像一杯陈年的酒,像一阙散发着墨香的词,令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