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城南五里地有个山村叫都督村,村里有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叫李云旺。近几年,李云旺的名声越来越大,有人称他为书法能手,也有人说他临县欧楷第一,上门求他写字幅、写对联、写广告的人络绎不绝。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都督村求见这位书法名人。上门后说他下地去了,门外等了两个多小时,还不见人,四面公式望。夕阳余晖,山啊已不是那座山,梁啊已不是那道梁……房子新了、山青了、水绿了,我们似乎发现了都督村许多新鲜的景观。这时迎面走过来一位老人,老人放下锄头,热情地与我们握手问好,原来这位老人就是李云旺。今年七十岁的李云旺,一辈子就爱写字。他把我们带到他的书房里,一间宽敞的大房子,里面充满了墨香味,墙壁正中间挂了一副中堂,端端正正的欧体楷书映入眼帘,好让人赏心悦目。细细品味,一行行字迹平中见奇,朗峻而不失法度,骨力而又显灵秀,笔法、结构、章法、用墨协和一体,符合欧体规范,点画形体生动优美、刚劲有力,充分显示了老人功夫的深厚与独到的审美价值。
老人精神饱满,侃侃而谈,说他爷爷叫李恭福,兄弟五人,都是清末秀才,一个文秀才、四个武秀才,曾是书香门第,村里的大户人家。后来家道中落,父亲李增瑞,立志自愤,敏而好学,但最终还是农村受苦一辈子。到他小时已是家境贫穷,砍柴谋生。但祖辈的耕读传统没有丢,虽只读过小学,可一生酷爱语文、写字。从十来岁开始就天天背文章、写毛笔字。加之父亲的耳濡目染,严格熏陶,几十年如一日,边种地边练字,没有间断。说到这里,老人无不感慨地说:我觉得语文是根,书法是叶,根深叶茂,才能开花结果,我要把这些好东西传承下去。特别是近几年通过视频网络跟上名师大家临帖学习,发现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力求准确临帖与创作相结合,虽然年纪大了,但进步还是蛮大的。
初学颜体、后临欧楷,人人说欧体楷书难学、难写,但李云旺没有低头,他每天要坚持写一百字左右,读帖、临帖,意临、到创作,每个环节都进行千百次、千万次的练习,并很快进入实践运用,几十年来,种地之余,写春联、卖字画,这就是他的生活。大约写春联在五万副以上,写墙体字在一万字以上,条幅、中堂十万字上下。
傍晚时分,我们离开了老人。常言道;高手在民间。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这份对书法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孜孜以求的耕读精神,令多少人神往敬佩。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民的心田,怀着对祖国文化的无限热爱,李云旺老人的脚步愈走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