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我去嘉兴浙江经济专科学校培训学习了一个月,结业回矿前,在街上逛了逛,领略一下江南风光,但见大街小巷多是卖粽子的,问了问价格也很便宜,于是就决定买几兜粽子带回去,让身在北方的家人也尝尝南方风味的粽子。
据当地人讲,粽子是嘉兴的名吃特产,有几百年的悠悠传统,中外闻名。凡是外地人来嘉兴,临别时都要带些粽子作为礼品,回去馈赠亲朋好友。我当然也不例外,况且又正好赶上临近端午节,于是就带回三兜嘉兴老字号五芳斋的粽子,一兜送给岳父家,一兜送给好友,一兜留自家食用。
打开竹条编织的包装后,10只粽子外形就与我们北方的不同,区别不仅是竹叶与苇叶之分,还有北方的粽子都是四个尖角,而且棱角分明,绝无含混之处;嘉兴粽子就与此大相径庭,个个状如枕头,棱角圆滑,属于四不像。剥开竹叶,才知里边的内容更是特色鲜明,虽然主料都是江米,但北方的粽子最多再加入大枣、花生米、红豆之类,然后蘸糖食用;嘉兴粽子的馅儿则是五花八门,有大肉、火腿、果脯、八宝等等,剥开就吃,清香四溢,香甜可口,根本无需再蘸什么辅料。只要你咬上一口,那感觉对我们北方人来说,完全不是传统的粽子味道,满嘴五味浓郁,香甜咸辣鲜的成分似乎都有,如同那有名的怪味豆一样,虽然具体的味道说不准确,但觉唇齿留香,余味无穷。闭上眼睛慢慢咀嚼品味,真个是享用不尽的口福啊。
我们一家五口品尝了两只,就再也舍不得自家吃独食了,赶快招呼来左邻右舍,都来尝尝鲜。在大家的“啧啧”赞叹声中,不仅消灭了其余的8只粽子,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凡事都很上心的邻居赵阿姨说:“嘉兴粽子虽然是竹叶包的,我们这里没有,但我们这里的苇叶与竹叶也差不了多少,其实它的最大特点是在馅儿上,我注意地察看了,我们自己也能做出这样的美味来,我马上就准备试做,过几天端午节大家都来尝咱北方的南方粽子好了,保你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
赵阿姨说了就做,她首先到粮站买回江米,到市场采购来各种馅料的食材,如猪肉、腊肠、香肠、果脯、红白糖等等。需知,那时候要买到这些东西,确实不那么容易,好在有左邻右舍的大力支持,大家将自家的供应本、肉票、糖票等,都交给了她,这才七拼八凑的解决了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有了这些个物质基础,再加上赵阿姨的学啥像啥的本事,确实取得了成功,并且广泛宣传推广,从那以后,年年端午节,我们这片家属区都能品尝到色香味俱全的嘉兴风味的粽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