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文 化

也说端午

□ 卫彦琴

“五月里是端阳,枣凉粽子包砂糖”一句简单明快的秧歌,就把五月粽叶飘香、糯米甜软的浓浓韵味唱响,唱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激起了对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深切认同感和归属感。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在我的儿时记忆里,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在家乡还是有许多“有意思”的事情。最开心的事,就是穿新衣服和带五色线。端午节,正值仲夏前后,也是给孩子添置新夏衣的日子,端午节早上醒来,就会看到炕头上放的崭新的短袖衫和短裤,在短袖衫上会缀一个彩色碎布拼接缝制的“心”,寓意长记性。记得有一次,和比我小一岁的表弟吵架了,我一生气就把他的“心”拽下来,他哭着向奶奶告状说:“彦把我的心拽掉了”,逗的全家大笑,最后还是奶奶又给缝了一遍,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今日想来,那个“心”要我们记住的,就是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要我们记住的,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对国家对民族的大爱,是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这种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在历史的积淀中,在一代一代的传承仪式中,凝结了深厚的民族情感,也奠定了我们生存发展的根基,成就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忘初心,勇往直前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