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醇醨”二字,意指厚酒与薄酒,即酒味的厚与薄。它也可以用来比喻教化、风俗等的敦厚与浇薄。宋代《北楼感事》诗中提到“樽中有官酝,倾酌任醇醨”,表达了酒是醇厚还是寡淡。
酒的醇厚感是相对而言的,清香酒有清香酒的醇厚感,酱香酒有酱香酒的醇厚。好酒来之不易,其酿造过程是工匠与智慧并存,原材料与自然条件同在,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山水、时间与人类的心血,还需要酿造者有良好的职业操守才能酿出一款好酒。
工匠精神,卓越品质,酿酒技进乎道。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真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既勇于超越又心境平和的人生信念是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之一。技进乎道,意谓在锤炼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修为,始终追求卓越,不违背良心掺杂使假、欺骗顾客。
酿酒整个过程:从选料、制曲、发酵,到上甑、流酒,再到理化指标分析、酒体设计、地下储藏,最后到消费者手中,每一个环节最离不开的就是工人操控。“庖丁解牛”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其中蕴含的哲理又引发不同读者的思考,是一则集技、艺、道于一身的寓言故事,其中“道”意味着君子要进德修业,术业有专攻,由技入道,闻道传道,技之于道,道乃境界之至高者,处于笼括一切的核心地位。酿酒之道也如同“庖丁解牛”,熟悉每一道工序才能得到好酒。
宋代大儒苏东坡写过多篇酒赋,其中有一篇《浊醪有妙理赋》启首写道:“酒勿嫌浊,人当取醇。失忧心于昨梦,信妙理之疑神。浑盎盎以无声,始从味入。杳冥冥其似道,径得天真”。文中的“人”可以理解为酿酒者、饮酒者、售酒者,虽各有志但必须为人敦厚、做事认真、处事实在。酒的质量把控离不开人的干预,但是酿酒仍然须遵循自然规律。
此赋句句言酒而实为说道,酒者表象,道者实质。东坡本质实为道家,以儒家进取之心入世济苍生,但屡遭挫折,故退而求其次:在内心保持高尚的节操,保持主体人格的独立和自由;对于外部的客观世界则应采取饮酒的那种态度,即随缘自适,顺其自然,既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又不与社会格格不入。
遵循古法,敬畏天道,必定能酿出好酒。酒乃天之美禄是祭祀神灵的必备品,上至宫廷,下到市井,均有饮酒习俗。文人雅士吟诗对饮,布衣商人猜拳行令,或高兴、或悲情,不论境况,常会通过酒来抒发与宣泄,酒能让人将七情六欲真实表现出来,文人爱品酒、侠士爱饮酒、老者爱咂酒、美人爱醉酒。
什么样的酒才算好酒?闻之,清香纯正,具有陈香、粮香、曲香、醇香、糟香等多种自然发酵形成的复合型香味,且达到空杯留香持久;品之,醇厚绵甜,丰满细腻、酒体爽净,落口回味悠长,略带苦味。这是人感官上的享受,应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还可以用理化指标去衡量。
半斤酒下肚,解忧去烦,似醉非醉如脚踏棉花。我认好酒,除有以上优点外,还有一点就是要易于消化,喝完酒给人以愉悦的心情,身体舒适。
人们在饮酒活动中,需选择自己喜爱的酒,实现饮酒的乐趣和满足感,感悟出酒的典型风格,酒的醇香、醇厚、醇甜。饮酒也好,专业的品酒也罢,都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体验酒的色、香、味,以及人体产生的物理、化学、心理反应,感受体会酒的风味特点,享受给人带来的愉悦。
另外好酒必须是纯粮固态酿造,因为只有自然酿造的,有机物质才能丰富;酿造酒的原度数,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乙醇作为有机物质的溶剂和载体,过低,会导致有机物质不稳定,不能保证有机物质的丰富和完整;过高,乙醇在人体代谢中对人体的伤害就会加大。
优质酒是天、地、人结合的瑰宝,始于天地九合,唯用心精微者,始可得悟。匠心技艺之能难精微,非神授道法,唯至精至微不可殆矣。
好酒要好喝,当然好喝的不一定是好酒。好酒应当有酸甜苦辣,调节到中和平衡,不要违背自然规律。饮时无压力有愉悦感,醉后轻松且飘飘然中增加自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待金樽空对月。笔者认为一天最高兴的事,就是喝顿小酒,正是“把酒临风,不思归去,有如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