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梁瑜
两晋南北朝时期,汾酒的名称叫“汾清”酒。它被正式载入史册,在北齐时期。据《北齐书》卷十一《文襄六王传·河南王孝瑜传》载:“初,孝瑜养于神武宫中,与武成同年。将诛杨谙等,孝瑜予其谋。乃武成即位,礼遇特隆。帝在晋阳,手敕之日:‘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
北齐是个短命王朝,从号称神武帝的高欢僭夺东魏政权到王朝垮台,前后二十七年时间。北齐的国都有上都、下都之分,上都在邺,即现在河南安阳一带;下都在晋阳,即现在的山西太原。由于北齐朝廷的根基在晋阳,皇帝们常住在太原晋祠天龙山一带,喝汾酒,吃刀削面,调山西老醋。
武成帝高湛是高欢的儿子,是北齐倒数第二位皇帝。论辈分,他是河南王高孝瑜的叔叔,因为与侄儿同岁,幼时常在一起玩耍,即位前两人过从甚密,曾经一起策划过谋杀杨谙等人的明谋。即位初期,他们友爱如旧,都城邺地全赖高孝瑜守护。为了让侄儿死心塌地为自己效力,高湛时不时要耍点小手腕,用家乡情节来拴住高孝瑜的心。他在晋阳喝酒喝得美,忽然想起侄儿来,便捎酒并写信给高孝瑜说:“叔叔在晋阳喝了两杯汾清酒,感觉挺好。你在河南守城辛苦,不妨在那边也喝上两杯吧。”
皇帝亲自劝酒,这是多大的恩赐,高孝瑜当然受宠若惊,赶快喝了汾清酒,觉得高湛真是好叔叔、好皇帝,把武成帝当成是最关心和赏识自己的人。
高孝瑜是北齐文襄帝高澄的儿子,自幼与叔叔高湛一起,养育于皇宫中,因其容貌魁伟,才思敏捷,深得皇室喜爱。他本来也有继位的资格,但每一次都让叔叔们抢去了,他自己倒也没说什么,可宫廷里的人却对他早有了防备。高湛继任之后,虽然对他仍宠幸有加,并委以坐镇邺城的重任,但却常怀疑忌之心。
话说高孝瑜喝了两杯汾清酒,自以为当今这位叔父皇上对自己还是非常信任,便恃宠骄奢,在邺城大兴土木,广结宾朋,常常邀集诸弟宴饮射猎,不加检束。于是有人乘机密奏武成帝高湛说:“太行山以东地区,人们只知道有河南王高孝瑜,而不知有朝廷,请皇上千万留心。”高湛听了这话,当然更加起了疑心。只因高孝瑜手握重兵,又远在邺城,一时投鼠忌器,只好暂时忍耐。
又过了些时,高湛的儿子结婚,高孝瑜奉旨入朝祝贺。也许是喝汾酒喝多了,乘着太子大婚之夜,高孝瑜带人偷偷摸摸溜进了后宫,早有谋划的高湛哪里还能容忍,将高孝瑜一举拿下。以“大不敬”的罪名,强令高孝瑜连饮三十七杯汾清酒,直喝得“面色赭涨、神志不清”,高湛仍不罢休,命手下将高孝瑜投入河中淹死。“大不敬”的侄儿被放翻在车上,途中又被强灌以鸩酒,车刚行至西华门,已经毒性发作身亡。
这正是,劝汝两杯汾清酒,牵扯出一段皇族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