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世间,人和人之间相亲相辅,择善依附,处理人际关系,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易经》比卦是这样阐明的。
一、相亲相辅应以诚信为首,由诚信开始。比卦第一爻爻辞曰:“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孚,有信实、诚信之意。缶(fǒu)是盛酒的瓦器。爻辞的意思是说,与人相亲相辅首要的、相交之始,便要有诚信。也就是说,人人相亲相辅,应由诚信开始,应以诚信为首,才不会有过失。如果你的诚信像装满瓦器的美酒一样,味道醇美,香甜可口,终久会有人前来依附。而且缶是一个很朴实的酒具,没有什么花纹、色泽,外表并不怎么好看,比喻诚信不需要装饰自己,伪饰自己,一点不虚假,有一颗诚实的心就行了。这里仅用“有孚,盈缶”四字便十分形象地描绘了诚信,寓意人与人相亲相辅,首先必须要诚信。正因为你这么有诚信,有这么好的美酒,尽管装酒的瓦器不太好看,但酒是醇美可口,实实在在的,而且满盈满缶,所以肯定有人来归附,还会有意外的吉祥。
二、相亲相辅应当动机纯正,发自内心。比卦第二爻爻辞曰:“比之自内,克吉。”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第二爻阴爻阳位,处于下卦的中位,又与上卦的“九五”阳爻阴阳相应,因而,柔顺、中正,上下呼应。以此而寓意,相亲相辅应该发自内心,积极主动去亲辅、依顺:应该居心中正,发自内心,决不三心三意。这样心地纯正,动机纯正,一阴一阳上下相应,一唱一和,遥相呼应,所以“克吉”,能够吉祥。
三、相亲相辅应该选择对象,择善依附。比卦第二爻爻辞中强调:“不自失”,意思是相亲相辅并不是无原则地盲目归顺依附,而应择善依附,要权衡利弊,把握时机,掌握分寸,不可屈志辱身盲目去“比”,应像姜太公亲附归顺周文王,诸葛亮亲附归顺刘备一样,“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所以比卦第三爻象辞曰:“此之匪人,不亦伤乎,”第四爻象辞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这都是说明相亲相辅要选择对象,与那种不正派的“匪人”相亲相辅,“不亦伤乎?”这里的“伤”,既是指与匪人相交相处会伤心,也指与匪人相交相处,会伤害自己的形象,伤害自己的人格,伤害自己的尊严,决不能与这种匪人同流合污。而应该“外比于贤,以从上也”,应该与贤明的人,高尚的人相比、相依,应该追随比自己高尚的人,比自己有才能的人。
总之,比卦阐释的是亲爱精诚、相亲相辅的道理。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领导以至各级领导与人民群众之间、各级领导之间、上下级之间;小到家庭亲情、亲戚、同志、朋友之间,必须相亲相辅,相依共处。一个国家,应在领袖的领导下;一个单位、部门,应在首长的领导下;一个家庭,应在家长的主持下,相亲相辅,和谐相处,才能精诚团结,共谋兴国、创业、起家之大计,这是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共同幸福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