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舞蹈醉云天,抬阁临高落古仙。
巧妙构思雕塑景,精工制彩造型妍。
无言戏剧传神话,有趣乡风逐纸鸢。
喧闹街头旋律动,悠扬节奏越千年。
“桌棍”又称“抬阁”,亦叫铁棍,流行于文水县东北区域的南安镇一带。“抬阁”,顾名思义,就是人们抬着一个用竹、木或铁质材料扎制而成的类似楼阁或戏台的架子进行的一种民间表演形式。
抬阁的出现与十里八乡的乡亲们祭神求雨有关,文水县城一带到汾阳县石崖山灵泉洞迎祀“麻衣仙姑”的盛典,以及文水边山马西一带迎请神堂沟“隐唐洞”中铁孙猴的祭祀活动等都是沿袭了数百年的民间祭祀活动。开始的时候,乡民们只是把神像放在桌子上抬回来,慢慢地乡民们为了表示虔诚,将桌子周围用各种花布彩纸装饰得花团锦簇、富丽堂皇,上面搭起华丽的彩盖。后来,乡民们在喜庆自娱时,就沿用了这种形式,把抬神变成了抬人物抬故事,把抬桌也演变成了架子,经过不断地传承演变,高桌装饰成亭台楼阁的样式,给人以空中楼阁、云里雾里的感觉,故名为“抬阁”。“抬阁”的“阁”分“平阁”“高阁”“层阁”。为了美观华丽,“抬阁”艺人还在抬阁地四周围彩纸扎成龙、凤、鹤、祥云、水花等彩图或彩灯。主架中央则多以山水、树木、花草、花篮等为衬景,并装饰上彩灯、彩绸。巡游时彩灯映照彩图,衬托着身穿鲜艳服装儿童的生动面容,更显得妙趣横生。远远望去,云里来,雾里去,似仙童过境,如仙女下凡,妙不可言。抬阁是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融戏曲绘画、彩扎、纸塑、杂技等艺术为一身的民间造型艺术,是中国北方文化中民间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绵延传承至今的“抬阁”艺术在民间影响甚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