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合并多标题

领悟百年光辉党史 凝聚吕梁奋进力量

——我市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综述

2021年11月13日 12:37:08 编辑:

□ 本报记者 任昱 阮兴时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党史如清泉,洗涤心灵之尘;党史如号角,激发奋进之力。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市委坚决扛牢党史学习教育主体责任,及时动员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始终,以增强老区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为导向,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一场场热气腾腾的宣讲会,一次次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之旅,一件件解民忧聚民心的民生实事,一张张砥砺奋进的发展答卷……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社区、从企业到校园、从高楼大厦到田间地头,从工程项目建设一线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现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在吕梁大地涌动。

以上率下,“关键少数”带头开新局

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2月2日,全市党史学习教育全面启动。市委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政治担当,统筹谋划在先。3月5日,市委印发《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明确5个方面13项重点工作。成立了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综合协调组等7个工作组,组建10个市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组,组长全部为二级巡视员,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启动迅速、开展有序。

结合吕梁实际情况,先后制定出台了《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市委常委定期深入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联系群众制度》等系列指导性文件,以“领导干部带头学、指定书目规范学、红色资源教育学、文化活动融入学、开展宣讲引领学、媒体宣传推动学、为民办事实践学”,深入推动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实现全市9184个党组织、19.8万名党员全覆盖。

“关键少数”示范学,“绝大多数”跟进学。为抓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我市制定出台《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党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专题学习研讨方案》,确保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党史学习教育四种指定书目全市累计征订发放覆盖率103%,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了《党史学习教育应知应会知识手册》,组织县处级领导干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测试。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完成了8次党史专题学习会,10月14日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列席旁听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通知》,目前列席旁听工作正在开展。各级各部门创新学习方式,开展了内涵丰富的学习活动,深化了学习效果。

百年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我市组织党员干部集中收看中央、省委宣讲团报告会,安排部署领导干部带头讲、各行各业互动讲、理论示范点大联讲等5项专题宣讲活动,市县两级组建了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集中开展“学党史、守初心”专题宣讲活动,目前累计开展专题宣讲11585场,受众近200万人。一场场宣讲,如一场场及时雨沁润着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田,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更是行动的感召。

党员行千里,组织一线牵。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到每一名流动党员,我市针对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骨干人才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利用各类学习阵地学习平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农村党员中入脑入心;针对流动党员,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台账,线上线下相结合,积极开发运用各种载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针对“两新组织”党员,坚持个人自学、现场讲学、集体研学相结合,积极拓展学习方式载体,坚持党史学习与工作实践同步推进;针对离退休党员,根据离退休党员身体状况采用不同学习形式,为离退休老党员提供有声读物,利用离退休党员微信工作群、“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及各级老干部微信公众号开设的党史学习教育专栏,定期向离退休党员推送党史、党建知识。针对党史学习教育中青少年这一重点群体,实施“三个100行动”。开展百名校长讲党史故事、百名思政课教师“同讲党史”思政课和百名青少年学生讲红色故事“三个100行动”,将党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一场场宣讲紧扣目标要求,方向明确、重点突出,一次次活动入情入理,鲜活生动、贴近群众……“关键少数”的立说立行,让学党史、悟思想与办实事、开新局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为我市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打牢了坚实根基。

守正创新,打造吕梁特色亮点

党史学习教育,悟思想是基础,落脚点在于办实事、开新局。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守正创新,在把“规定动作”做扎实的同时,把“自选动作”也做得出彩,着力打造具有“吕梁特色”的亮点。

巍巍吕梁山,滔滔黄河水,掀开红色记忆画卷,黄土高原上的英雄故事,闪耀着百年党史的辉煌光彩。利用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我市进一步提炼、规范吕梁精神、刘胡兰精神的内涵,努力将吕梁精神、刘胡兰精神用在当今时代。通过组织召开了吕梁市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座谈会,出台《关于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意见》,举行吕梁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挂牌仪式等举措,如今,全市410多处红色教育基地和18处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共有168万人次党员、群众接受红色革命教育。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舞剧《刘胡兰》于10月18日在刘胡兰家乡文水县举行了首场演出。该剧入选了中宣部、文旅部、中国文艺界联合会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展演作品”。精彩的演出成为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接受革命历史教育的生动党课,大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以英雄刘胡兰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全方位推动吕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

“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年走来,一路始终在回答的问题,人民至上便是最好的答案。

夜幕四合,华灯初上。3月30日晚,市委书记孙大军来到离石区凤山街道生态园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与来自该社区的8名群众代表围坐一起,在亲切温馨的互动交流中,听大家聊民生实事、提意见建议;在离石区莲花街道丽景社区,市长张广勇与人大代表、居民代表面对面详细交谈,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为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市委常委班子成员每月一次深入基层人大代表联络站点,与群众面对面座谈,听取群众意见,解决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能当场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市委办公室牵头汇总,建立台账,明确责任单位、解决时限,统一纳入13710督办系统,实施闭环管理,推动群众诉求事项限时办结。目前,11名市委常委6次进社区共接收群众反映问题276个,已办结229个。34名市级领导,共接收群众反映问题505个。13县市区346名县级领导,共接收群众反映问题2489个,已办结1724个。

民有所呼,应有所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攻坚信访难题,通过市级领导包案化解、县乡党委书记每月至少一次入户走访化解信访问题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大的矛盾纠纷进行集中梳理,逐案登记建档、分析症结、提出化解方案、落实处理责任,确保问题在限期内得到妥善解决。目前,市级领导领办疑难信访案67件、已化解64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对中央联席办交办的1905件信访积案全部实行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包案化解,目前已有效化解1900件。

学党史葆初心,文明创建我先行。我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创建文明城市相结合,出台了《市委常委包路段 责任单位包落实 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实施方案》,市委常委带头、市直113个责任单位每周至少深入所包路段实地督查指导一次,打造示范街、样板路,齐心协力抓创建。市人大专门立法制定《吕梁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着力用法律硬约束促进群众文明素质提升。

为了让百姓“居有所乐”,我市实施了城市更新行动,推动主城区三大老旧片区改造,41公里供热管网改造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吕梁体育场、莲花池公园改造即将完工,城南工业主题公园二期项目已投入使用,与湖北黄冈中学合作办学的吕梁一中已招生开学,吕梁大医院、吕梁群艺馆、吕梁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等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加快推进,太中银铁路吕梁至太原南段动车组列车正式开通,汾阳至石楼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一城文明风,满城皆新景。8月31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移风易俗的意见》,紧紧抓住突出问题,大力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深化殡葬和祭祀改革,坚决治理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陋习,把广大群众从过重的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着力破解因婚致贫、因丧致贫、支出型贫困问题,建设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我市深化教育改革,市委书记孙大军亲自上手抓,主持制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围绕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补齐义务教育资源供给短板、深化教学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13个方面提出30条措施,努力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办好吕梁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方案》,制定《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调整优化了“四个不摘”政策113项,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构建了平稳过渡的政策制度框架;持续开展农村“六乱”整治,布局新建设100个美丽乡村,同步推动前两年195个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形成标杆、示范引领。

学史力行,汲取力量大办实事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为群众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出发点、落脚点,群众满意、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的“试金石”。

聚焦百姓所盼,市委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党史、践初心、兴老区”行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落实省委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求结合起来,聚力深化改革攻坚,精准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发展的实效。

“太好了,真的是一件便民惠民的大好事!这下带孩子们去莲花池公园遛弯的时候,可以放心停车了。”市民王先生为莲花池公园龙凤南大街路段新增的停车位点赞不已。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设施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采取能划尽划的原则,尽最大的能力为老百姓办实事,为创建文明城市作贡献。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稳步推进重大民生项目,在年初确定做好省11项民生实事的基础上,我市集中力量再办好“5件民生实事”:一是持证残疾人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现全覆盖,二是3A级以上旅游景区实现星级厕所全覆盖,三是公办幼儿园占比达5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四是市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五是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4005套、共有产权房1000套。截至目前,建设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实施残疾预防重点干预和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将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拓展延伸为免费法律咨询和特殊群体法律援助惠民工程、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6项已提前完成,其余10项正在有力推进。

斗力频催鼓,争都更上筹。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市明确了全市改革发展12个重点课题,市委常委领办推进,以重点改革的突破,全力抓好转型发展、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目前,市委常委领办重点改革事项11项,已完成6项,其余5项正在有力推进。

狠抓转型发展。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深化校地合作,从太原理工大学引进12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举行优秀人才(团队)表彰大会,启用吕梁专家港、人才港,今年全市已经引进硕士以上专业人才238名。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市委书记孙大军主持召开两次营商环境专题推进会,确定14个牵头部门对标全国一流,聚焦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18项指标找差补短强弱,企业开办环节由6个减为1个,开办时间由3天降到4小时内办结,开办成本由720元减为0;办理建筑许可证从原来的15个环节压减为6个环节,全流程审批时间从60个工作日压缩为13个工作日以内,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实效、促进转型项目落地。着力深化开发区改革,全力推进开发区“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正在制定《关于推进吕梁市开发区提质升级的若干措施》。狠抓招商引资和转型项目建设,做强开发区项目建设主阵地,滚动实施“三个一批”,完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周报告、月通报”制度,晒账单、督责任,推动全市上下形成大抓项目、争先进位的浓厚态势。

提速推动垃圾分类。依托汾阳现有日处理能力5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汾阳市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加快推进市区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能力1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等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创新基层治理,党建引领见实效。通过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在城市社区建立党委,在居民小区建立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出台《关于深化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的七条措施》,推进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全覆盖。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吕梁大地上,各级各部门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厚植于心、付之于行,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正在蓬勃展开,一件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正得以解决,全市上下用实实在在的成果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用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成效赢得群众口碑,奋力交出党史学习教育的高分答卷。

逐梦之路没有坦途,破浪前行唯有奋进!未来,吕梁将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强大动力,为建设绿色发展、生态宜居、城乡靓丽、人文和美、富裕安康、气正风清的美丽幸福吕梁凝聚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