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一个跨越70年的“特殊寻亲”故事

2023年02月11日 09:26:00 编辑:成柏

曹光耀同志是河北沧县崔尔庄镇邹庄头村人,1925年生,1944年19岁的他在沧县参军,1945年任晋绥军区第七排排长。同年春天,与日军在临县与方山交界处发生了一场遭遇战,20岁的曹光耀在战斗中中弹,转移途中牺牲,就近埋葬到了马蕊坡村。

曹光耀同志牺牲后,他的父亲曾推着铁轱辘车,拉了一车烙熟的饼子,来山西寻找儿子的下落,三个月后,饼子吃完了,儿子却没有找到,最后几乎是要着饭回家作罢。

时间到了2019年春天,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志愿者张香平同志,专门做为烈士寻亲回家的工作。张香平来到大禹乡树家山村,听一位老人说,马蕊坡村埋葬一位外地的烈士。张香平3月来到了马蕊坡,与86岁的刘兴福老人进行调查,又与90岁的李云长、81岁的李云新核实,确认他们村埋葬的烈士叫曹光耀,且是河北沧县人。张香平十分高兴,连夜将这一情况上传到中华烈士网,中华烈士网又将信息发给了沧县民政局,民政局根据历史记录终于找到了曹光耀的弟弟曹光桐。两天后,75岁的曹光桐与妻子于培军就从天津的儿子家里赶来山西和哥哥“团圆”。在太原火车南站,张香平一身军装和两位已是满眼泪花的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

为了让烈士“回家”,安息在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张香平和大禹乡马蕊坡村村民将曹光耀烈士的遗骸迁出,在村里临时搭起了灵棚。在灵棚前,二位老人默默哀悼,“大哥啊!我们找了你一辈子,老父亲也找了你一辈子没找着,不知道你牺牲在这个地方,让我们去哪里找你啊”,于培军老人红了眼眶。

两位老人又来到曹光耀烈士曾经的安葬处悼念,曹光桐紧握着张香平的手说,“香平啊,要不是你们,我们就找不到哥哥了,我大哥就永远躺在这里了,没有人知道,我感激不尽。可我的老父亲却没能等到这一天。”离开时,曹光桐老人捧了一捧墓前的黄土,用红色袋子包好,紧紧攥在自己手上。

清明节前夕,曹光耀烈士和其他25位无名烈士的遗骸正式迁入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他们将与655名曾经在晋绥解放区英勇战斗、壮烈牺牲的英雄们一起在这里长眠。

2019年6月27日,曹光耀烈士亲属曹光桐和于培军夫妇回报马蕊坡村民捐赠仪式在大禹乡马蕊坡村举行。曹光桐和于培军夫妇为感谢马蕊坡村保护烈士遗骸并从散葬地移葬于晋绥革命烈士陵园,向马蕊坡村村民捐赠了一万元,经村民代表协商后,买了白面、麻油,发放给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和为此事操劳的村民。

活动现场,县党史研究室负责人张海红,对曹光耀生平做了介绍:1944年5月参加革命,在晋绥军区七旅工作,任排长,1945年在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打游击,身负重伤,方山县后庄村民抬着伤员转移到临县后大禹乡马蕊坡村,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埋葬于马蕊坡村云山峁,时年20岁。

在场群众纷纷表示,当年曹光耀烈士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了临县大地,而今他的弟弟和弟媳又不忘初心,千里迢迢来我们村举行捐赠活动,革命先烈和他的家属至高无上的品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本版稿件由郭时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