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留住文化根脉 增强文化自信

——合理保护和开发我市珍贵文化遗存之我见

2023年04月01日 10:10:13 编辑:蔡晓霞

□ 本报记者 梁瑜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干秋。留住文化根脉、才能守住民族之魂,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英雄吕梁,山河壮美,人文荟萃。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孕育了州府文化、晋商文化、汾酒文化、女皇文化、民俗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底蕴,留下了不少历史名人足迹,许多文物遗址具有很大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目前,吕梁市对外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49个,包括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碛口古建筑群、临县义居寺和善庆寺、离石安国寺和天贞观、柳林香严寺、孝义三皇庙、汾阳汾酒作坊旧址、文峰塔和太符观、文水武则天庙、交城玄中寺和卦山天宁寺等24个国保单位,“四八烈士”殉难处、北坡晋绥分局旧址、中央后委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于成龙故居和墓地、汾阳南门关帝庙、交口县千佛洞等11个省保单位,中阳柏洼山龙泉观和岚县白龙山白龙庙2个市保单位,离石白马仙洞洞阳观、离石高家沟高级军事会议旧址、孝义县政府旧址等11个县保单位,还有未定级文物孙谦故居等。很多红色遗址均已经成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然而,不容否认,在城乡建设过程中,一些有着重要历史传承价值的文化遗存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很多吕梁市曾经为之自豪的历史文化几乎找不到可以佐证的遗存,这些曾经的辉煌将变为死宝。如汾阳市广智院、庆成王府、永和王府,岚县岚城镇隋城、宋城古遗址,东村镇古城村尔朱氏遗址,离石区的“德岗遗址”,离石区马茂庄汉墓群,方山县峪口镇南村的“左国城”遗址,临县冯家会“三官庙”等损毁严重;方山县圪洞街,汾阳市的东营街、王知府巷等重要的文化街区遭到一定毁坏,汾离古道、金锁关、狄青墓、冯玉祥将军路居地等被遗忘或淹没。

由此可见,我市文物古迹保护的机制仍然有待完善,城区改造忽略文化遗迹留存,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遗存保护不到位,部分历史遗存没有得到合理修缮和重建,市、县保护文物古迹投入较少,这些情况都要得到及时治理并力求改善。

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将文化历史遗存保护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及城乡建设规划、城市建与城镇建设中,建立健全文物古迹保护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文化听证制度和资金保障体系。

历史城区是文化名城的核心所在,要精心保护、动态改善,持续加大财政投入,设立名城保护专项基金,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支持历史城区的古建筑修缮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积极探索历史遗存活化利用的多元路径,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多元化开展保护工作,建立政府主导、专业部门指导、民间运作、全民参与的文化保护新机制。

应加大文化遗存研究的力度,坚持真实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发展中保护,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让珍贵文物更充分地释放出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对一些有参观和开发价值的重要历史文化古迹因故被毁的情况,应创造条件进行重建,以此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对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历史遗存,应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整体迁移加以保护研究,或者设置醒目的标志进行保护。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强化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理念,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营造全民保护文物古迹的良好氛围,举办“保护文物古迹”系列活动、听证会等,定期发放文物古迹相关资料,提高人民群众对保护文物古迹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文物古迹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