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精雅生活
□ 梁大智
每次到北京植物园,总要到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拜访,在温泉镇白家疃村又有一处曹雪芹游园。白家疃连通寿安山前正白旗的是一条山间小路,自清以来,两地人民往来频繁,脚踏足踩,日久成径。清乾隆年间,曹雪芹在山前居住时,常到山后访友、为百姓看病,经此道来往于山前、山后,故称曹雪芹小道。
其实,北京植物园的黄叶村,原本名叫正白旗村,只因秋天黄叶满山,当地人称作黄叶村。曹雪芹生前好友敦诚,在赠曹雪芹的诗中写道:“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1971年,在正白旗39号的老宅西墙的灰皮下的墙上,发现有几组题壁诗和一副对联,其中写在墙面正中央的菱形对联最为引人注目:“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横批:“真不错。”后经学者考证,此建筑就是曹雪芹晚年生活和写作的地方,它也成为北京曹雪芹纪念馆的所在地。
曹雪芹小道从白家疃村经过三炷香、樱桃沟、卧佛寺、关帝庙,直到黄叶村。中途有清代引水石渠、碉楼、古井、碑林、广慧庵、隆教寺遗址、“寿安山”石刻、石上松、元宝石、广泉废寺、五华寺遗址、小石桥遗迹、贤王祠等多处历史遗迹与景点。在民间传说中,小道上的很多景物如石上松、元宝石、黛石、灵芝草等等都是《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原型。踏上曹雪芹小道,寻访当年曹雪芹生活的足迹,了解了一个命运多舛却有着精雅人生的曹雪芹。
以情御物,以物达理,物情两忘,是一种生命美学,也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生命的真意,《红楼梦》给人们展示了中国人超越世俗的诗意极致的“精雅”生活。
曹雪芹从“锦衣纨绔、饫甘餍肥”到“筑石为壁、户牖不全”,正是曹雪芹多舛的命运,让他的人生充满了跌宕起伏,丰富多彩。清代宗室文人敦敏在《瓶湖懋斋记盛》中写到曹雪芹晚年生活:“有陋巷箪瓢之乐,得醉月迷花之趣”。也印证了《红楼梦》第一回“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胸襟,况那晨风夕月、街柳庭花,更觉润人笔墨”。
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红楼梦》)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带自传性的作品。正是曹雪芹的诗意生活,造就了《红楼梦》的诗意生活。《红楼梦》这部充满精雅的诗意生活,集中体现在琴、棋、书、画、裳、诗、酒、茶、食、花、香等多方面,这应该和曹雪芹的生活密切相关。
从《红楼梦》中可以看出,曹雪芹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红楼梦》里的琴棋书画以八个人为代表,确切地说是四组人,即抱琴、司棋、侍书、入画以及她们的主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琴棋书画四个丫鬟,是四春本名原应叹息所蕴含命运的延展和深化。通过四个丫鬟,多层次地传递着四春的品味与性格,传递着那个阶层的审美和情趣。然而,这种对琴棋书画的钟爱,在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中常常自然流落出来。
琴,最早指瑶琴即古琴。古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称为“国乐之父”,在古代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流传至今。《西吴曲·琴》:绕余风、碧涧泉响。见松林晓晚,漫街巷。醉蓝舟素影,雏莺三弄回荡。十里荷塘,听雅韵、依栏亭上。抱绿绮、笳曲啼啭,伴野谷,水鸣溪唱。玉人初梦,寻彩凤飞龙,婆娑指间静赏。觅陌絮、醒来谁是知音?轻盈珠坠,紫蕊心扉尽放。清弦无寂,共咏日月悠悠,芳草绿连天,花落楚云广。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写到:于是二人别了惜春,离了蓼风轩,弯弯曲曲,走近潇湘馆,忽听得叮咚之声。妙玉道:“那里的琴声?”宝玉道:“想必是林妹妹那里抚琴呢。”妙玉道:“原来他也会这个,怎么素日不听见提起?”宝玉悉把黛玉的事述了一遍,因说:“咱们去看他。”妙玉道:“从古只有听琴,再没有‘看琴’的。”宝玉笑道:“我原说我是个俗人。”说着,二人走至潇湘馆外,在山子石坐着静听,甚觉音调清切。
棋,是一种在棋盘上依照规则移动棋子,以策略定胜负的游戏,如围棋、象棋、五子棋等,均需靠脑力取胜。《红楼梦》中主要是围棋,据传,围棋起源于中国,是轩辕黄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中国古代四大艺术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南北朝时期,棋盘定型为现在的19道棋盘,并且出现了评定棋手水平的围棋九品制,围棋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科目。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探春因一块棋受了敌,算来算去总得了两个眼,便折了官着,两眼只瞅着棋枰,一只手却伸在盒内,只管抓弄棋子作想。第一百一十一回:那时已是初更时候,彩屏放下棋枰,两人对弈。惜春连输两盘,妙玉又让了四个子儿,惜春方赢了半子。
书,这里指书法,是一种书写艺术,具有“实用”和“审美”两重价值,更是一种研究书写者心理与性格的工具。《澡兰香·书》:丹青润秀,满纸云烟,笔荡九霄四海。描红洒色,意趣横生,石砚墨池盈载。静临风、灵逸挥毫,山泉清溪远黛。如剑客、腾蛟起凤,凝神英迈。梦绕珠玑古韵,入木三分,醉姿馨态。笺麻素绢,栩栩飞龙,气势尽言宣外。蕴风流、国粹恢弘,情聚逍遥自在。弄曲直、冷暖春秋,纤纤流彩。
《红楼梦》第八回:“前儿在一处看见二爷写的斗方儿,字法越发好了,多早晚儿赏我们几张贴贴。”宝玉笑道:“在哪里看见了?”众人道:“好几处都有,都称赞的了不得,还和我们寻呢。”宝玉笑道:“不值什么,你们说与我的小幺儿们就是了。”
画,主要是挂画,又称挂轴,最早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演变至宋代,挂画改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文人雅士讲究挂画的内容和形式,作为平时家居鉴赏或雅集活动共赏的重要活动。《宴琼林·画》:红浅点丹青,染几簇英霞,山掩云暮。柳含烟、雾霭绿莺啼,水墨轻描琼树。清姿翠,妙生花,见龙飞凤舞。诉风情,远看临春色,水无声流去。紫竹精灵,显雅韵横深,黄庭初遇。赋彩秀、晓妆如铸。有兰溪白鹭。飘香袖、菱歌锦缆,流苏绢、醉酣仙絮。燕飞鸾翔,影楼银月,珠帘景牵素。
《红楼梦》第三回: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第五回: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贴在上面,画的人物固好,其故事乃是《燃藜图》,也不看系何人所画,心中便有些不快。又有一副对联,写的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红楼梦》所展示的精雅生活是多方面的,诸如服饰、吟诗、插花、焚香、烹茶、品酒、饮馔、文玩等。
《红楼梦》中的美服不仅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等日常穿戴用品,更涵盖首饰、发饰等装饰品,其服饰文化集中国服饰文化大成。《红楼梦》第三回:这个人的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锻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在古代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吟诗作赋自是难免。古人讲究吟诗三品,品品物境,再吟品情境,三品意境。《红楼梦》第三十七回写道: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诗社,咱们都是诗翁了,先把这些姐妹叔嫂的字样改了才不俗。”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若是晚上吃酒,不许教人管着我,我要尽力吃够了才罢。我先在家里,吃二三斤好惠泉酒呢!如今学了这劳什子,他们说怕坏嗓子,这几年也没闻见。乘今儿我是要开斋了。”宝玉道:“这个容易。”
烹茶,是中国古代以茶做羹烹饮的方法。《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
文玩经常结合于书画、茗茶、品香等活动中,这些文玩造型各异,雕琢精细,可用可赏,使之成为书房里、书案上陈设的工艺美术品。经由岁月的裹洗,与主人息息相通,涵养身性的同时,也彰显主人的文化品位。《红楼梦》第四十回: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累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著名的红学专家马瑞芳说:“《红楼梦》是小说,又不仅仅是小说,它是一部盖世奇书,它吸纳了中国古代文学各种形式,诗词歌赋,调动了中华文化方方面面,建筑园林绘画美食,用来写人物讲故事,最终《红楼梦》还是最好的小说,怎么看怎么有趣的小说。”我想,精雅不仅贯穿在《红楼梦》中,也贯穿了曹雪芹的整个人生。
在曹雪芹纪念馆写着这么一段话,题目《问津者语》:“有一天,人们开始考古他的过去,寻找他曾和别人共存的痕迹。他的故事由人们演绎,他的作品是留给人们用思想灌溉的玫瑰,用理论点亮的星星。他开始做一个崭新的梦,等待一个又一个灵魂跃入他的梦中。这是对那些不断追索的灵魂的纪念,也献给那些尚未启程地问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