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清明深处

□ 郭雪萍

2023年04月08日 15:19:57 编辑: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点,又是传统节日。纵观二十四个节气,唯独清明兼有节日的意义,可见清明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清明除了扫墓,还可踏青郊游、放风筝、折枝柳,这些民俗赋予了清明最生动的内涵。

雨,总是伴随着清明而来,柔婉,缠绵,看着让人心疼。清明节这一天,人们捧着鲜花,提着祭品,迎着春雨,脚步匆匆走向深处的山林。一路上的感叹与悲痛,都化作了对故人的哀思。在湿漉漉的场景中,所有的记忆与思念都在这一刻萌发,惆怅与不舍,伤感与无奈,该是有着多么的柔肠百转。

关于清明的古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人用独特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读者带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之中。诗中一暗一明两幅画面,写景寓情,情景交融,给人一种清新明快、豁然开朗的感觉。

“清明无处不思家。”多少游子在这一天涉过千山万水,只为在先人面前奠冢祭祖,跪拜哀悼,掬一公式故乡的黄土。

清明,是一幅淋漓的水墨:它是哀思的主题;是写真的画面;是休闲的节日;是情爱的见证。清明,承载着太多的情愫。

清明节,是对生命的礼敬,也是对生活的热爱。走出城市,来到乡野,尽情享受春光、亲近自然。这样的清明,让人们在万物欣欣向荣中,感受到了生命成长的气息。

又到清明,怀一颗清明之心,品古诗词里诠释出的清明情结,就是做时空的穿越、情感的洗礼、心灵的皈依。

清明是厚重的,也是轻盈的。让我们在慎终追远中,感悟这份传统文明,感受生命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