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饮马池钩沉

□ 高迎新

2023年04月08日 15:19:57 编辑:

七年前在河口乡拍故事片《土豆花开了》的时候,那片满眼绿色一眼望不到边的土豆花海给人的感觉是震撼的。清晨的阳光穿过阵阵晨雾射过来,云蒸霞蔚有如仙境,小巧玲珑紫色的、白色的土豆花海,在夏风中肆意摇曳着,有如绿色海洋的波涛一浪接一浪向远山传递。田野里的风直往脸上扑,阵阵凉意袭来令人心旷神怡。越过小河北望,土豆花海间点缀着青砖灰瓦的农家小院,隐隐传来几声鸡鸣狗吠,渲染出一派少见的乡村牧歌情调。支书告诉我,土豆花海尽头的山顶上有一片800亩的高山草甸,那里就是“饮马池”,是唐代名将尉迟恭戍边牧马的地方,距今已有1300多年了。 饮马池主峰海拔2236米,林草茂密,流水潺潺,地理生态环境相当不错,植被覆盖了所有裸露的黄土,气候凉爽水源充足,其间竟有许多小瀑布以及流水形成的小水潭,这在黄土高原的山西是弥为珍贵的。沧海桑田,所谓饮马池其实连一点遗址也看不到了。站在这片高台眺望,西面一望无际,山峦层层叠叠,雾霭中仿佛九曲黄河隐隐约约,高台密林、草地花海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江山秀丽、沧桑悲壮的气韵来。 唐太宗即帝位的时候,久窥中原的北方突厥颉利可汗认为李世民帝位未稳,遂与突利可汗合兵二十万大举入侵唐朝边境。由于长安兵力悬殊,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尉迟恭临危受命,在泾阳与突厥入犯之地交战,并大破突厥,擒获突厥首领、斩首敌军千余人首级,沉重打击了突厥入侵之敌,为李世民计退突厥发挥了关键作用。从那个时候起,尉迟恭的故事就一直在黄河东岸的吕梁民间口口相传,就是在今天的史料中,我们经常可以翻到有关尉迟恭的地名和故事,诸如马坊、官地山、饮马池、烽火台、寨堡等等,无不透露着烽火岁月的刀光剑影和马蹄飞溅。 脚步轻轻地,带着祭奠的虔诚和庄严,走过茅草丛生的阡柏,走过缀满野花的山坡,走过夏苗的新绿和牧童的笛音,在我脚下,沉睡着一千多年前有关尉迟恭的古代遗址。传说尉迟恭与秦琼因保护李世民免于龙王鬼魂之犯,成为道教的传统门神。尉迟恭作为唐初大将,凭借高超的武艺,多次冒险救李世民于危难之中,尤其是在玄武门事变中,不但杀死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之命,而且对太子党羽主张释而不杀,这一举措迅速缓和了内部矛盾,为李世民保留了大批栋梁之材包括大谏臣魏征,最后成就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唐鼎盛时期。 在吕梁民间的年俗文化中,请门神是家家户户必须做的,为的是辟邪驱邪风调雨顺。贴门神恭恭敬敬,很朴素也很虔诚,不管你是寒窑门窗还是别墅高楼,无一例外。这个神话故事很传奇。唐初,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玉帝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大将秦叔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千百年来后代人传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 饮马池不算大,但地势却非常险要。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圈出了以饮马池为中心的岚县北部与岢岚县界河的一大片领地。就军事功能而言,区区山头是微不足道的,在剽悍的蒙古骑兵面前,所谓坚城汤池只不过是矫饰的陈词豪语,整个欧亚大陆都在他们的铁蹄下颤抖,包括那遥远的伏尔加要塞和巴比伦古堡,这块黄土高原上的区区山头又算什么呢?但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山头、寨堡,体现为一种坚强的抗击外族入侵的雄心壮志,是一种保卫家园视死如归的民族意志,从这个意义上说,饮马池是值得瞻仰、值得祭奠、值得纪念的,这就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观赏的话题了。 电影《土豆花开了》拍摄完成后,参加了在吉林市举办的第24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并获得了新片入围奖。这似乎和饮马池没有直接关系,但如果以饮马池和那片广袤的土豆花海做背景,导演一场以尉迟恭为主要人物的传奇故事,加上跌宕起伏、惊心动魄包括凄美爱情故事的情节,例如那部中外闻名的《少林寺》,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文旅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