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读书

世界的颜色

2023年05月07日 08:50:03 编辑:成柏

□ 任锴

恰逢读书日,推荐两部中篇小说吧:一部是何夕的《审判日》,另一部是刘慈欣的《镜子》。

刘慈欣大家都了解,中国科幻第一人;而何夕同样实力雄厚,以软科幻见长。这两位就是我心目里中国科幻的泰山北斗。

2004年10月的《科幻世界》杂志上,何夕发表了他的小说《审判日》,讲的是一位科学家发明了“审判者”系统,这个系统是终极版的“读心器”,能读出人们内心中所有的想法。法官通过它,能分辨原告被告谁在说谎;民众通过它,能看出官员是否真的大公无私;就谈恋爱时,都可以通过它判断对方心中是否有真爱。围绕这件“神器”发生了一系列故事,当然最终还是科学击败了阴谋。小说很精彩,值得一看。

两个月后,刘慈欣的《镜子》也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刊出。它讲的是未来世界科学家们运用计算机生成一套“镜子”系统,这个系统是终极版的“记录仪”,它能100%模拟当前的人类世界,还原所有事件的真相。人们通过它,能看到恐龙是如何灭亡的,能看到二战是如何爆发的,甚至能看到昨天中午对门邻居是如何炒土豆丝的。这个发明与上一部小说中的“审判者”系统作用异曲同工。“审判者”系统能够读取人们的思想,判定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光明;“镜子”系统能够还原事情的真相,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规范正义。两者的作用都是让黑暗无处藏身,让世界充满光明。何夕的小说里,“审判者”系统被科学运用到整个社会,人类的文明上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在刘慈欣的小说里,未来世界在“镜子”系统的光辉“照耀”下,每个人都没了私心杂念,所作所为像水晶一样纯洁无瑕,却也让人类社会像透明的死水一样,最终灭亡。

当时读完这两部小说,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兴奋:短短两个月时间里,两位科幻界的泰山北斗围绕同一个题材各创作了一部小说,设定大致相同,结局却大不一样,这几乎能算是小说家之间精神层面的对决,其精彩程度让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第二个感觉是迷茫。读这两篇小说的时候,我刚上大学,浑身上下热血澎湃,眼睛里非黑即白。何夕笔下的“审判者”系统满足了我对完美世界的一切幻想,堪称大学生眼中的神作。然而,短短两个月之后,刘慈欣的小说“镜子”却让这个幻想彻底破灭,让我黑白分明的世界观也崩塌了,只剩下一片迷茫。

我一边迷茫一边想:世上除了黑白之外,还应该有灰色吧,所有介于纯黑与纯白、纯善与纯恶之间的,都应该是灰色的。那些我年轻时看不懂的,却又始终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就是灰色吧。

到后来,灰色越来越多,我又想:世上是不是只有灰色?所谓的黑与白,只是浅灰与深灰的区别,因为世上没有绝对的黑与白,也没有绝对的善与恶,连对与错都只是相对的。所以,只有最能容纳一切的灰色才是世界的原色吧?

我几乎都要认定这个结论了,因为老子说了要和光同尘,孔子说了要保持中庸,亚里士多德说“中道是美德的特性”,不都是在强调黑白之间灰色的重要性吗?现代社会更加直接了,任正非研究出了“灰度管理法”,马化腾也提出了“灰度法则的七个维度”……有这么多名人名言名做法,说服力还不够吗?

但扪心自问,我还是更加钦佩以死明志的屈原、钦佩狂放不羁的李白、钦佩只说真话的鲁迅、钦佩追求完美的乔布斯。我觉得,他们的世界里应该只有极致的黑与白,没有中间的过渡灰吧?

世界是什么颜色的?我又该怎样去做?说实话,我现在仍然迷茫。但无论如何,正是这些迷茫驱使我去更加主动地触摸这个世界,适应每段人生。

所以,特此感谢这些优秀的科幻小说和其他书籍,它们为我带来迷茫,更带来思考。

我想,这才是读书最大的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