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体谅和担待
□ 卫彦琴
人只有经历过许多事,才能真正放下生命中不必要的负重,遇见轻松愉悦的自己。我们只有读过许多书之后,才能遇见真正的精彩,接受并吸收书中的营养。蒋勋说,《红楼梦》可以当一部佛经来读,贾宝玉就是其中的菩萨,愿意为每一个受苦的人提供抚慰。再次精读《红楼梦》,我也深感作者曹雪芹对生命的担待和体谅,读着读着,自己也仿佛被一种善良的光芒笼罩,感受到了灵魂的温度。
善良,是一种对别人的体谅和担待,不执着不怠慢,被别人赞美善良,没必要沾沾自喜,也没必要到处炫耀,它只是默默扎根于人性深处的幼苗,需要用善待来浇灌,方能茁壮。正如书中的贾宝玉,他对于服侍自己的丫头,都从不苛责。甚至那个乡下来的刘姥姥,他也没有嫌弃,只有体谅。他之所以能这样,也得益于他自己有丰富的爱的滋养。
书中,林黛玉喜欢贾宝玉是一种仙缘,因为有前世的木石之盟,她要用一生的眼泪偿还前世的浇灌之恩,所以爱的执着,爱得专一;薛宝钗也喜欢贾宝玉,因为今生的金玉良缘,所以爱得含蓄温婉;袭人也爱贾宝玉,爱得如姐如母,体贴周到。至于,王夫人、贾母等长辈爱贾宝玉,对他宠爱庇护,更是因为他是家里的独苗,是家族未来的指望。因为有这么多爱的浇灌,贾宝玉作为一块普通的石头,便有了玉的温润和光泽。
大观园,是一个汇聚了各种梦想和活力的青春王国。在这里,善良是一道耀眼的光芒,透过低贱卑微的外表,也能读到一些金子般的心;善良是一剂良丹妙药,可以医治被欺骗和冷漠导致的沉疴恶疾;善良也是一种万能的语言,能拆除人与人之间的防卫之墙,开启久闭的心扉。因为曹雪芹的善良,所以我们看到了他对各种生命的担待,看到了各种不同生命状态里的精彩。比如林黛玉的俏丽、薛宝钗的贤惠、王熙凤的精明、袭人的体贴、平儿的伶俐、鸳鸯的刚烈、晴雯的仗义、妙玉的孤傲等等,这些生命在曹公笔下,美好如百花园中的各色花卉,争奇斗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文学最大的美在于给以各色人物一个展示生命状态和价值的机会。人最大的善良,也许就是能用感恩的心对待一切际遇,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各种不同的生命。书中身份卑微的刘姥姥,在进入大观园后,她原本知道王熙凤和鸳鸯商量好要捉弄她,博贾母一笑。但她仍然怀着豁达和感恩,接受了这种恶作剧,博得大家的哈哈大笑。书中对于狼狈不堪的贾瑞和纨绔子弟薛蟠,作者也写出了他们为本能欲望和成长环境所控制的不得已,贾瑞被王熙凤捉弄至死的无奈,以及薛蟠被柳湘莲痛打以后的悔悟,都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于生命本身的体谅和担待。
经历的事和遇到的人,都是来度化你的。正是那些刁难你的人和充满曲折的事,才让你获得了一次次成长契机,在破解成蝶中,一次次起飞。我想人的一生,大概就是在茫茫人海中不断修行,从最初以自我为中心的诸事“看不惯”,到后来懂得了体谅和欣赏,欣赏每一个生命的不同和体谅每一个生命的不易,最后变得担待,变得宽容。
人到中年,遇见《红楼梦》,遇见精彩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遇见生命中真正的善意,遇见一种伟大的文学之美,是一种难得的机缘。正如在人生旅途中,我们萍水相逢,如果都能以一缕善意相赠,前行路上就会多一分暖意,多一分惦念,多一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