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县谚语中的大智慧
□ 程建军
岚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祖先们流传下来的谚语不胜枚举,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显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高度概括了某些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凝结了千百年来岚县民间对宇宙人生的认识,其中不乏高明的人生智慧和劝世良言。
岚县谚语是岚县文化的通俗注解,传递着岚县人民最为朴实的人生智慧,具有横跨岚县古今的历史意义。
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口口相传的岚县谚语,都是我们岚县祖先对一些现实现象或者生活道理的具体反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祖先在田间地头不小心发现的遗传学规律;“蜻蜓低飞要下雨”则是祖先由动物生活环境变化中总结出的气象规律;“退一步海阔天空”,既是我们祖先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的一种人生态度,更是大忍之心的一种体现。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以比兴句领起,意思年轻时正是读书学习的好时光;“养子不教,不如不要”,以否定句的形式,语重心长地告诫教育培养子女的过程中,父母的教育不能缺位;“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通过逆读等方式来表达特定的含义,告诫人们做事要预防偶然性的意外,不可掉以轻心。
“谁往天上吐痰,掉下来说会落在他自己脸上。”,这句谚语通过日常行为的简单描写,但反映出的哲理却是深刻形象的,让人深深体会到“害人终害己”的基本道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说开始时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这句谚语说明,事物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与“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岚县人日常沟通的过程中,诸如此类的谚语人们张口就来俯拾皆是。
以上这些谚语,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实在“粗”得很,实在是“野”得很,甚至到了土的掉渣的地步。但更让我佩服的是,它们又是如此的朗朗上口——据语言学家考证,岚县谚语大部分语料是宋元时期晋西北汉人及少数民族融汇后的口语文化的精华遗存。虽然,我们的语言文字在过去这几百多年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类似上边所列举的这些谚语,还在岚县这块土地上保留了不少原汁原味的语料,还是有许多乡村百姓甚至能听得懂会表达且能现学现卖呢!
通俗易懂接地气,无疑是岚县谚语能够至今流传的原因之一。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岚县谚语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晋西北语言流变的历史。
这些谚语折射哲学思想具有教育功能,更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对自己从事农耕生活经验的总结,更是岚县百姓从柴米油盐中归纳出的人生智慧。这些在民间流传甚广的谚语,其所具有的知识性、逻辑性与哲理性,其实未必在那些“子曰诗云”之下。
比如说“柴米夫妻,酒肉朋友,盒儿亲戚”吧,它就反映出了人际关系的某些智慧:对于寻常夫妻来说,一个家庭需要有米有柴,相互相守,才能经得起考验,才能称之为幸福家庭;对于朋友来说,经常在一起喝酒吃肉,称兄道弟,感情自然不同。推杯换盏推心置腹,都应该是朋友;对于亲戚来说,必须时常走动,礼尚往来,应该保持经常沟通的必要。但反过来讲,夫妻关系也不能因柴米危机而如履薄冰,大多数酒肉朋友确实因为人品问题不能够深交,亲戚之间的走动出门次次带上礼品也是一种极大的累赘和浪费。这样的林林总总谚语里边,体现着岚县人对人情世故的极为辩证的看法。
此外,岚县谚语虽然多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关,但它们给人的启示恐怕又并不仅仅限于老百姓。比如说“炒下豆豆众人吃,打烂砂锅一人赔”,对于很多从政的领导来说,我以为也应该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作为领导,我们既要勇挑重担“炒豆子”,更要看看谁烧了火谁吃了“豆子”,谁打了“锅子”——发现他人的问题或者缺点,再照一照镜子,还要看一看自己的脸上、手上、身上、心上是不是也沾有大量的漆黑的锅灰。在打烂砂锅的时候,我们的领导一定要勇于站出来做一回实实在在的“背锅侠”,一定要勇于替下属和群众抵挡风雨排忧解难,这更是一件能够体现自己高风亮节的好事!
如此这般,领导担当有为,时刻警醒自己“不贰过”,避免“炒了豆子大家吃,砸了锅子一人赔”甚至“一锅端”的沉痛悲剧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如此这般,大家彼此监督,时刻警醒自己,经常保持我们良好的形象,我们才能说话有力量,取得人民的信任!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岚县民间还流传有不少看似对立、实则或辩证或统一的谚语,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可又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到底是回头还是不回头呢?还有说“大丈夫,宁死不屈”、“威武不能屈”,可谚语又说“大丈夫,能屈能伸!”、“退一步海阔天空”,到底是宁死不屈呢,还是能屈能伸呢?
当然,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谚语既反映了岚县语言的丰富性,也确实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迷惑性。
怎么理解这些相互矛盾的谚语呢?我们应该探寻岚县谚语对立共生的关系,就其矛盾点展开仔细的辩证的思考;从矛盾中探寻经验与标准,认清这些相互矛盾的谚语中,并从中汲取祖先的智慧,运用到新时代的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乃至我们的国家建设中。
总而言之,岚县谚语蕴含着我们祖先无穷的人生智慧,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应该下大力气挖掘整理,善学善用,创造创新,把它融入鲜明的时代元素,才能进一步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