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美食

中阳道棠村:小粽叶成“致富叶”

2023年06月22日 15:49:46 编辑:高晓强

□ 本报记者 张娟娟

仲夏时节的清晨,风里还带着凉意。位于中阳县金罗镇道棠村段209国道西边,300多亩苇子随风飘动,掀起层层绿浪,随着微风吹过,空气中久久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我们道棠村苇子种植已经有410多年的历史,因为历史悠久,种植规模大,被大家称为中国粽叶之乡。”道棠村支部书记付建栓介绍说,因为村里盛产的苇叶叶片宽大,柔韧性强,气味清香,成为周围县市包粽子最优质的选材。

临近端午,正是粽叶产销的“黄金时节”,村民们比往常更加繁忙。

早上五点一刻左右,64岁的张达元已经到达苇子地,开启了一天的采摘工作。只见他伸出左手熟练地向下一拉,高大挺直的芦秆瞬间弯下了腰,接着右手麻利地将杆中部最宽最肥、色泽墨绿的粽叶一一摘下,再一叶贴一叶整齐的摞成一沓,摞到一只手握不住的时候,就拿藤条将粽叶绕几圈扎成一把,整套动作行云流水。“一天下来可以采摘100来斤呢”,张达元看着自己家茂盛的苇子地边采摘边开心的说。

记者走进壮观的苇子地,四下望去,满眼翠绿,碧海茫茫。茂密的苇子足有3米多高,路边只见村民的摩托车、自行车,却不见村民的身影,但是苇林深处伴着吹过粽叶的沙沙声,不时有村民的说笑声传出来。

69岁的付财旺有3亩半的苇子地,每年清明刚过,他便扛着镢头将上一年苇子的旧根一一刨出,二十多天后,地里自动窜出新的苇子。熬了一个冬天的苇子,枯萎衰败的根部如若不过问,也会萌发新的绿芽。但是勤劳的付财旺为了让自家田里的苇子长的更粗壮,苇叶更肥大,年年“除旧迎新”,收成自然是也极好的。待苇叶长成后,他在田里采摘,69岁的爱人王卫卫开着小三轮把苇叶送到离石等地卖,每年每亩可以卖到5000多元。

道棠村现有苇子地320亩,每亩平均产500斤左右苇叶,按市场价每斤8元计算,全村每年仅粽叶收入有130万元左右。付建栓和村委班子结合道棠村实际,积极探索带动村民致富的好做法,计划集中资源发展村内特色产业,鼓励村民以土地、粽叶入股村经济组织合作社,逐步形成“产业+小吃+住宿+餐饮+苇秆制作工艺品+儿童游乐园”农旅产业,让小小粽叶成为鼓起道棠村民钱包的“致富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