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一盏
□ 程丽英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这是陆游《寺居独夜寄崔主簿》诗中一句。每读之,便会想起青灯下那些有味的场景和心情。
据说古时寺庙里的灯,用青布作灯罩,谓之青灯,也泛指灯火如豆的油灯、蜡烛、煤油灯等。与白炽灯、荧光灯等不同,青灯在给予人们光明的同时,并不排除夜色,它仿佛在夜色重幕中,挖出一个小小的口子,中心是明亮的,然后夜色从淡到浓,如同涟漪,一层层、一圈圈地荡漾开去。浓处暗影憧憧,淡处影影绰绰。若要看书写字、穿针引线,那是非要靠近灯火,时间一长,脸上会留下一道淡淡烟痕。若有风来,灯火便晃动起来,冒出一缕细细的黑烟。屋里那团浓浓淡淡的夜色,那片含含糊糊的光亮,随之摇摆不定。
青灯下,鲁迅先生《秋夜》里小青虫飞进来了,在桌上、在灯台上蠕蠕而动,然后舍身扑向了火苗。蛙声聒噪着想要进来,而蟋蟀不知什么时候,早已悄悄地来到了床底下,不停地口瞿口瞿地鸣叫。窗户上突然有些微明,原来是一片月色,移到了窗户,向亮着青灯的屋里窥探。
“青灯黄卷伴更长,花落银缸午夜香。”青灯下的字,并不清晰。然而一团昏黄的光亮,却为夜读者拓出一片清静寂寞的天地。午夜时分,万籁俱寂,灯火不时跳动着、摇摆着,是温暖地陪伴,宛如红袖添香。在孤寂困倦中,灯花突然噼啪一声,灯火骤然分外明亮,心形般的火苗变成笑盈盈、亮晶晶的眼睛,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夜读人,令人心头一喜。
在唐诗宋词中,固然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那样灿烂的场景,但更多的似乎是灯火如豆,光影茕茕:“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孤灯照寒雨,深竹暗浮烟”。青灯下响起不朽的平平仄仄声,一直回荡在灯火通明的当今。
如今家中的灯,林林总总,一旦亮起来,亮如白昼,将夜色驱赶得纤毫不存。青灯一盏,只能在心中将它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