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在生态自然深处听风

——读李景平的《风在心间行走》

2023年08月27日 09:48:19 编辑:

□ 马明高

李景平先生看似一个平和文静的人,没有想到他的文章,却写得如此激情、如此饱满,如此睿智。《风在心间走过——一个和一群作家的生态文学足迹》,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他在书的“后记”里说,“这是一册环境文学或者生态文学的作家采风记录”,“我所记录的生态环境文学采风已成为过去,但愿风留人间”。因此说,这是一部反映山西生态环境历经危机、问题、整治、发展和进步的艰难进程的书,这是一部在生态危机深处反省与自觉、奔走与呼号、沉思与远望的书,这也是一部为山西大地河川林树草木赞美与抒情的书。

是的,“黑色、破碎、污染,是人制造的,绿色、鲜亮、美丽,也是人制造的。人的生存发展,由藐视、背离和破坏自然而回归尊重、顺应、保护自然,这是一次伟大的自觉。”从第一辑“风声已过”中,我看到了“一个”40多年来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奔走呼号的知识分子作家形象。生态文学成为他环保生涯的追求,成为他写作生涯的追求。他是如此地充满激情、理想和爱的坚定信念,如此地充满韧忍的战斗精神,如此地对人类的生态文明充满信心与勇气、充满渴望与期待。

《风在心间行走》是一种充满激情与文思的情感式书写。《流淌进一条河的文学行走》《银蓝色风光》《每一棵树都是风景》《绿不是风景》《请告诉我她的现在》等好多散文,都是情感饱满、抒情味十足、叙事文情并茂的大美文。思路开阔,结构大开大阖,叙事张弛有度,情感丰富多彩,文思跌宕,放得开、收得拢,细节生动活泼,语言豪迈沉稳,如大河般悠扬,似草木般葱茏,犹大地般宽厚,像树花般盈盈,始终厚蓄着一种情感的脉搏,起伏着一种情感的气势,呈现出“一群作家”行走大地、指点江山、激情四射的沉思而质询的感人场面、动人情景。

《风在心间行走》是一种充满新闻性与文学性的总体性书写。李景平先生的经历与身份,决定了他的散文的书写方式和语言相貌。他一直在中国环境报驻山西记者站工作,经常策划和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新闻和生态文学活动,是一位曾荣获地球奖、中国新闻奖、中国环境文学奖、山西环境保护特别贡献奖、赵树理文学奖、《黄河》年度文学奖的作家,对生态环境与保护具有一种天然的写作情怀。所以,收在这本书的散文,大多具有“特写”、“侧记”、“综述”等特征的强烈的新闻性特点,从而就自然而然地呈现出一种别的散文少见的“总体性”特征。《追着汾河疾走》《流淌进一条河的文学行走》《在生态文学的绿塬聆听天籁》等散文,很明显地凸现出了这样的一种宽阔的总体性美学价值与理念,让我们从更宽广与深远的总体性中了解到了山西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紧迫性、艰巨性、艰难性和漫长性,了解到有这样“一群作家”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而奔走体检与激情书写,了解到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向“万物平等”、“众生平等”观念转变的漫长反省与深刻思考。

《风在心间行走》是一种充满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睿智性写作。李景平先生收进这本书的散文大都是比较长的文章,充满了丰富而广泛的环保知识,充满了作家行走汾河山川、山西大地的厚重思考与深刻反省,充满了作家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漫长而焦虑的思考。《在历史深处听风》《在人类原乡看青铜诞生》《寻找文化氤氲的现代家园》《在现代文明的坐标糸上》等散文,都是充满了对这些问题深深思考的美文。“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论你意识到意识不到,它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一种根性存在。”“自然是任何生命的根系。人的生命来自自然,人的一切来自自然。”“生态文明时代是人类的拯救时代,拯救的不是自然而是人类自己。生态文明时代是人类自我战胜的时代,也是人类自我转型的时代。这就是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偏执,铺开‘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寻找。这样,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回到人类轨道,也文学性地回归着‘人学’的‘人的关系的总和”。这些充满深刻反省与思想睿智的“金句”、“警句”,是如此的咄咄逼人,如此的步步逼近,如此的令我们不安,如此的发人深思,如此地令我们深感紧迫,如此的让我们长久激动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