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往事

我的作文课

□ 雒小平

2023年09月09日 08:48:18 编辑:

一位当小学老师的侄孙打来微信视频,向我探讨怎样才能上好作文课。侄孙反映的问题,也是语文老师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当语文老师40多年,语文老师遇到的作文课难,我也同样经历过。因此,我很乐意把自己的一点探索和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讨论——打开作文思路

“作文作文,作得头疼。”这是中小学生中流行的一句口头禅。写作文为什么会感到“头疼”,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打不开思路,“苦思冥想,无从下笔”,不头疼才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讨论的办法。

有一回正月开学,我布置的作文内容是写春节期间的新鲜事,然后组织大家一起讨论。说起“新鲜事”,课堂上顿时就像炸开了锅——

有位同学率先说:“中学生挂上了bb机!”

话一出口,就引来一阵哄笑。上世纪90年代,bb机只是老板和司机们的标配,中学生佩戴这一稀罕物,不仅显得“时尚”,也让人多少感到有些“异类”。我被这位同学的敏锐发现所叹服,不由得高高竖起了大拇指。

又一位同学接着说:“飞机飞到穷山沟!”

大家又一阵嬉笑。改革开放初期,大街上做生意的清一色都是南方人。到了90年代前后,一些头脑活络的当地人,也打起了做买卖的小算盘。当年,有人不知从哪鼓捣来一架空军退役了的小飞机,利用城边一块较为平坦的河滩地搞起了“环城游”。封闭的小城一时兴起了“坐飞机热”。我同样给予了点赞。

一位新转学来的同学,瞧瞧前后左右,也半迟疑半羞涩地站了起来,嗫嗫嚅嚅道:“换上丐装去讨乞!”原来,这位同学在巷口发现了一位神秘兮兮的中年人,把自行车停在一个角落,然后从包里掏出一身又脏又破的旧衣服,摇身一变成为“叫花子”,向居民家中走去。原来,行乞也成了一种新兴的“职业”。

未等我点评,同学们早已笑得前仰后合。于是,大家兴味盎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讲述了各自发现的新鲜事。下课铃声响起,全班齐刷刷都交上了作文本。

我由此发现,只要思路一打开,想说的话就会像潮水一样涌向笔端,这样的作文有谁还会写得头疼呢!

讲评——激发作文兴趣

我的体会是,作文讲评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评价作文本身,而主要是为了激发写作的兴趣。为此,我“废除”了“一言堂”,而采用了老师讲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并以学生自评为主的方法。

学生自评有分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两种方式。

分组评价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大家围绕本组每位同学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展开讨论,然后列出其中突出的优点,选举一位代表在全班作交流发言。

个人评价即“一对一”评价。其评价方式也包含两种:一种是学生两两自找对象互评,我把它叫作“自由组合”;一种是老师把作文本像“洗牌”一样打乱顺序,然后按座次分发下去评价,这有着浓郁的“老师包办”色彩。

但无论是“自由组合”“老师包办”,还是分组评价,大家无一例外,都是挖空心思找出“优点”,搜肠刮肚编写“评语”,而且字里行间极尽溢美色彩——总之尽挑好话说。但这又有何妨呢?每个人不是都有渴望得到别人肯定的心理吗?能够获得别人的表扬和肯定,自然都是眉飞色舞、沾沾自喜,从而写作兴趣更浓、劲头更足。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所要的吗?

最后,我作归纳总结,指出本次作文的成功之处和改进方向。末了,照例从中选出若干编入《优秀作文选》供观摩学习。用不着督促,用不着强调,大家都会争先恐后,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精雕细琢。

札记——作文的准备

最后,我要说的是:札记是作文的必要准备。“写作需要积累”“三天不练手生”,这是大家熟知的道理。同样,作文也需要平日的积累和练习。写札记就是积累和练习的有效手段。

记得开始时,我也有要求写日记。但后来发现,学生本来课业负担重,如果再要求写日记,无疑又增添了一重负担。为此,我想出了一个办法:将写日记改为写札记。

“日记”“札记”虽然一字之差,可结果却大不相同。学生卸去了心理包袱,无疑会对“札记”充满好奇和兴趣。为了便于取材,我仿照电视和报刊上的样式,和学生一起商定了《表扬栏》《监督栏》《错字诊治》《今日一得》《开心一刻》《突发奇想》《恍然大悟》《铭记心间》《向你倾诉》《闲言碎语》《街头一瞥》《神游世界》《文体天地》等十几个“栏目”。

新颖别致的“栏目”,不仅解决了“不知写啥”的问题,也触发了大家的写作灵感,为自由抒写提供了施展的舞台。自然,精彩之作时有涌现,我至今记得有位同学写自己因年终考试没考好,害得过年时“站也不是坐也不是,放个鞭炮家长都烦”,可怜、无助之状溢于言表;有位同学写过年时跟爸爸去看爷爷奶奶,临别时奶奶趁转身的瞬间,“偷藏背擩地把钱塞到她的兜里”,舔犊之情通过一个传神的细节描写表现出来,颇令人感动。还有一位同学写的更绝:一位邻居因有急事把自己的自行车借走,骑坏了车胎归还时却没告诉主人,结果造成自己“早晨上学迟到受到老师的批评”,憋屈和愤愤形象跃然纸上……

好的札记在同学之间传得风快,欣赏札记、撰写札记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习惯。相互之间借鉴、学习、暗中比试,为作文准备了坚实的基础。当然,不知不觉中作文水平得到提高,也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了。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也不知侄孙是否有同感。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由衷地期望并相信,富有探求精神的年轻一代,一定会有更好的教法,收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