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吕梁新闻

做好平凡点滴事 惠及寻常百姓家

——兴县友兰中学驻孟家坪乡侯家沟村工作纪实

2023年11月16日 09:18:19 编辑:成柏

□ 任小琴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从2016年5月到现在,张福生任兴县友兰中学派驻孟家坪乡侯家沟村工作队长。几年下来,张福生走村过街,入户下田,用脚丈量着侯家沟村的犄角旮旯,用心丈量着村民们的大事小情,侯家沟俨然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扎根农村 做到“三清”

张福生本是石楼县人,在兴县友兰中学任教。脱贫攻坚以来,他受单位委派一头扎进侯家沟,从此扎下根来,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混成一名“编外村民”。一说起侯家沟的情况,谁家是监测户、收入来源是什么……甚至是谁家种多少地、养多少只羊,张福生都脱口而出。他说:“作为驻村工作队长,首先就要做到‘三清’——村情村貌清、脱贫户基本情况清、扶贫政策清。”

侯家沟村是兴县孟家坪乡下属行政村,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地、养殖、务工。

张福生本着先做“学生”后做“先生”的作风,带领队员通过走、听、看、思等方式熟悉了解侯家沟村民情况,逐户落实政策帮扶。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关注的重点就是教育情况。经统计,工作队发现全村孩子退学率高的离谱,普遍是初中文化,有的孩子小学没毕业就辍学进入社会。村干部告知他们有一户因病、因学复合支出型贫困人家。户主叫白香旦,生于1961年,家中五个孩子。妻子尚梅常年有病,吃药、住院常态化。仅靠白香旦一个劳动力,五个孩子的上学显然难以为继。

张福生和工作队员张虎入户白香旦家,几年来一直持续关注他家孩子的情况,给他讲解教育扶贫政策。值得欣慰的是,他们家无一人退学。

2018年,得益于易地搬迁政策,白香旦一家七口人喜气洋洋分得贫困户分散安置点精装房。白香旦也和妻子通过政府技能培训后,自己找活进入山西建投下属的五建公司工地,夫妻二人都有了收入,日子也越过越好。

扶贫扶志 提升素质

经过几年来对村情、村民的了解,张福生深深的体会到,要想村民脱贫致富,光靠政策还是不够的,必须提升村民的内生动力,须从提升文化水平抓起,扶贫先扶志。认识到这一点后,工作队在宣传政策的同时,更加重视村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在村委街道创建了“奋进”学习栏,有16个栏目,每周更换一次内容。此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政策、提升素质,他和队员们利用全体村民的微信群,及时转发、传达相关帮扶和惠民政策,利用村里传统古会节日和逢年过节等重大节日,村民聚集活动时与村民一起参与的同时听取他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难处,在聊天中把相关政策和知识融合进去,与村民同乐共进。

在他的驻村日志上,记录着村里的很多信息。有在太原经营超市与饭店,年收入上百万的本村大老板,也有村里养殖大户与食醋加工能人。他和队员们充分利用村里这些资源,在这些大老板回村之际,上门说合安排村民在他们手底下就业,促进优化组合,以实现村民利益最大化。

倾情帮扶 带动就业

扶贫开发多年的实践证明,通过扶持、引导和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把人口压力转化为资源优势,是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步伐的有效途径。对此,张福生有深刻的认识。他和队员们除了大力宣传这一政策外,积极主动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很多的务工人员不再是靠体力挣钱。一技在身,不仅增加了务工机会,还提高了务工收入。全村28名外出务工的脱贫户主要从事建筑业、室内装修、汽车修理、餐饮等,全年务工收入近百万元。

在村村民则依靠小杂粮种植、核桃、红枣经济林养护及公益岗位,生活无虞。全村脱贫户从原来人均不足1600元,到2018年全体脱贫。2022年,侯家沟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00元。

由于在村村民大多为老年人,且文化水平不高,好多政策落实需要通过智能手机操作,这对他们来说很是困难。比如将养老金、低保金、特困供养金等涉农资金按月发放到农户卡上,使用手机缴纳医保、养老保险及民生山西生存认证的农户完成缴纳、注册等,好多村民就不会操作,张福生和队员们就成了他们的代办人。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这些细小平凡的工作中,张福生和队员们与侯家沟的广大村民建起了深厚情谊,赢得了他们的信任,由此村民们对政府的工作越来越认可,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几年的帮扶工作,虽没有引进大的项目和资金,但处理、解决过的日常平凡点滴小事和问题数不清,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尊重。

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真情。他们看似平凡,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不平凡的故事。从2017年开始,村民每年连续不断地为友兰中学送去锦旗,上书“走家入户送温暖,解忧暖心传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