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振兴路上“枣”致富

——兴县晋绥农林牧公司发展纪实

2023年11月18日 10:21:19 编辑:

□ 任小琴

“日食三颗枣,红颜永不老”。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的兴县,是地地道道的枣乡。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的地理气候条件为耐旱、不择地势的枣树提供了生长条件,黄河沿岸的几个乡镇漫山遍野都是枣树,多少年来村民收入主要以红枣为主。

新世纪之初,因城市化大潮的席卷,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迁移至城市,枣树因缺乏管理致使品质、产量递减。同一时期,新疆大枣异军突起快速发展,本地红枣市场陷入疲态。赖以为生的枣农为枣发愁之际,一个在外乡打拼的兴县人悄然返乡,逆势而上,他就是彼时20岁出头的樊利果。

萌生想法 付诸行动

樊利果原来在太原从事农产品销售,发现超市红枣价格每斤10-20元不等,而产地鲜枣的价格却非常低廉,每斤只有1-2元。樊利果是土生土长的枣乡圪垯上人,在他的记忆中,家乡红枣皮薄、肉厚、核小,味道甜中略带一丝酸味,仿佛沾染了生活气息,富含具有本地特色的人情味,让他身处外乡还念念不忘。

“老乡们辛辛苦苦营务,一年下来却收益微薄。要是经过加工,提高红枣附加值再出售,枣农们的利益能提高一大截。”之后的时间,樊利果一直思索着这个问题。

经多方考察、调研,针对兴县红枣加工,樊利果确定了发展思路——加工紫晶枣。

何为“紫晶枣”?此乃樊利果独家冠名。其实就是利用高科技,把鲜枣经过清洗、蒸、煮、冷却、烘干、分级六大工序经自动化生产线一次加工而成,其基本程序和传统乌枣加工的工艺大致一样,但是前者采用机器烘烤而非烟熏,免除了烟熏味,更加干净卫生。加工后颜色呈深紫色,晶莹剔透,所以就叫紫晶枣。

技术进阶 保证品质

都说干一件事容易,坚持下去却很难。而樊利果这一干就是十五年,从毛头小子成长到有为青年。晋绥农林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公司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20亩、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红枣生产加工基地。为了保证品质,公司先后流转3000亩枣林,实施精细化管理,组织专人除草、翻土、修剪、追农家肥,对品质不优的枣树进行高接换优,确保结出的枣纯绿色、无污染、口感好。此外,对自种枣农,根据他们需求,公司免费派技术人员上门或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并要求不得施化肥、打农药,从源头上把好品质关。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精进升级,樊利果的红枣产业不断向深加工进阶,产品变得多样化、精细化、高端化。公司建成自动控温、控湿的干制红枣生产线、自动化紫晶枣生产线各一条,购置机器设备100多套,干制红枣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年,生产主要硬件和工艺流程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经过多年的产品研究开发,公司取得了“干制红枣”“红枣夹核桃仁果品”等多个类别的生产许可证,现有红枣、核桃等系列58个单品,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在2019年全国厦门和郑州农产品博览会上,企业红枣产品连续两次获得金奖;同年在山西省功能农产品对接大会、山西省科普惠农特色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上被评为“山西十大农产品品牌”。企业经十几年发展,成为一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带动周边 共同发展

2022年3月,晋绥农林牧公司联合山西农业大学、吕梁农校,成立了吕梁市唯一一家专门从事红枣全产业链研发的市级科研平台——吕梁市红枣产业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聘请16名专家,开展红枣栽培、品种改良、防病防虫、精深加工研究和红枣产品研究开发。依托这个平台,公司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加工技术,创新发展模式,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

数年来,该公司先后与3234户农户签订收购合同,与149户农户流转土地2898亩,托管96户农户1280亩枣林,为43户农户开通,常年安排68人在公司基地就业,直接或间接与5000多户枣农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周边乡、村红枣产业高效发展。

创业的道路坎坷不平,成功的背后充满心酸。2015年快秋收时,一场又一场降雨,使得红枣不是霉烂,就是裂开,成了有史以来兴县农民卖枣最难的一年。为了减少枣农损失,这一年公司累计收购农民红枣400多万斤,较大程度解决了农民卖枣难的问题,受到当地农民的好评,提振了枣农的信心。当地枣农说,关键时候还是晋绥农林信得过。正因有晋绥农林的坚守,到现在周边乡镇还有3万亩枣树地依然有人管理。农民心里很明白,红枣比种粮收入高。从另一种程度来说,公司多年来的良好信誉,成为当地枣农的一种精神依托。枣农朴素的认为晋绥农林只要肯收枣,红枣的行情就赖不了。

“兴县枣在全国市场所占份额大,加大紫晶枣的发展我们占据最有利条件。”樊利果说。紫晶枣及熏枣的全国产量大约为3000-5000万斤,兴县有2000-3000万斤。兴县紫晶枣几乎占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樊利果作为企业家在拼搏奋斗中彰显个人价值,在回馈社会中找到精神归属。红枣情将继续引领着兴县红枣产业的发展,带领着枣乡百姓奔向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