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驻兴县沙壕村帮扶工作纪实

2023年12月01日 10:19:17 编辑:蔡晓霞

□ 张亚东

蔡家崖乡沙壕村位于兴县西北部群山之中,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一直以来籍籍无名,除本乡及周边村民外,几乎鲜有人知。

全国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沙壕村被确定为第一批典型的扶贫攻坚重点村。2015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派驻第一批扶贫工作队进驻沙壕村开展帮扶。

经过几任工作队的接力帮扶,沙壕村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群众收入大幅提升,工作队扶贫攻坚先进事迹成为全县乃至全省的典范。如今,第四任工作队赓续传承,扛起了乡村振兴大旗。

薪火相传 接力帮扶

操小卫是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派驻沙壕村的第一任第一书记。操书记刚来时,他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78岁的刘全生老人向他反映吃水困难的问题。

面对老人反映的问题,操小卫进行了深入调研认真走访,面对地表水下降、水质不达标、山高坡陡等现实,他邀请水利部门专家现场勘察,快速制定出沙壕村吃水问题的解决方案,随后向组织申请40万元资金,为村里打下了第一口深水井,经有关部门检测水质达标。第二年又实施了自来水入户工程,让全村群众吃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

任职期间,操书记亲力亲为带领全村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维修危房10户,新建厕所91处,修整机耕路5600米,建设通讯铁塔1座,完成村级道路两侧绿化,栽种苗木4600余株,改变了村庄面貌,村民投工投劳获得收入10万多元。

2017年8月,沙濠村迎来了第二任第一书记李鑫。李鑫接任后,通过调研,主要办了两件事。一是建强村支两委班子;二是发展产业。

在建班子的同时,李书记争取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支持,投资200万元建起了年出栏生猪5000头的养殖场,当年就产生收益19万元,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增收1000元。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为沙壕村自身发展注入活力。2018年11月,沙壕村300KW村级光伏发电站实现并网发电,进一步助推村集体经济增收,并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12个。这两项产业的建成投产,为沙壕村稳定脱贫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018年底,沙壕村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累计脱贫85户313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53%。

2019年8月,第三任第一书记孟庆科到任。如何实现生活富裕,谋求长远发展,是孟书记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考验。

经反复研讨论证,最后确立了发展特色产业,增强内生动力的工作思路。特色产业主要是在发展壮大小米、杂粮、山羊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发展种植优质苹果、梨、樱桃树,引进“麻田一号”核桃新品种。并亲自出谋划策为沙壕村的杂粮、小米、羊肉等土特产设计包装,注册“沙壕村”商标,带领村庄打造自己的品牌和文化,成立“晋绥特品”农产品销售平台。试点电商,开设了沙壕村土特产网络超市,亲自担任主播直播助农,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解决产品卖不上好价钱的问题。2019年11月沙壕村小杂粮走进“一带一路一世界,一乡一品一梦想”长沙国际博览会。

沙壕村民刘彦龙感慨地说:“以前我们沙壕村民要按麻袋卖粮食,现在是论斤卖粮了,价格比以前翻了一倍多。”

不忘初心 接续奋斗

李惠是全国对外友协驻沙壕村第四任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2021年到任以来,他不仅熟悉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对每家每户的状况更是了如指掌。李惠和工作队员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具体项目和实事上,紧盯每一个环节,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去年,他驻村最长的一次连续7个月没回家,这对一个从北京大机关来的年轻人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付出就有回报。短短两年时间,从调研熟悉村情村况,规划发展项目,到组织实施、建成落地,李惠和队员们没有虚度一天。在他的推动下,沙壕村日间照料中心、红白理事厅、村史馆和文化广场先后开工。利用工作职能优势,牵线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和香港乐施会,于2022年7月援助沙壕村实施“暖芯计划”,对村主干道进行亮化改造,共安装85盏太阳能路灯,让村里的夜晚不再黑暗。

此外,除了抓基础硬件建设,他还注重人居环境卫生整改,根据实际情况,与村支两委研究,配置日常保洁人员,对村内公共区域进行每日清扫,经常深入农户家中进行卫生保洁宣传,组织开展卫生文明评选活动等。去年,借助全县“六乱整治”专项行动,对乱堆、乱放、乱搭、乱修、乱倒、乱排等影响村容村貌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让村里呈现出村容整洁、干净卫生、排放有序的良好面貌。

两年来李惠和工作队员们赢得了村民们的高度认可。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多次提及前几任工作队长及其成绩。沙壕村能有今天的变化,的确不是一时一任所为,几任的接力传承才是关键和根本。

在几任驻村工作队的倾心帮扶下,沙壕村这个深度贫困村,在生产生活条件、村容村貌、产业振兴等方面发生了质的改变。

如今,沙壕村已成为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全体干部的第二故乡。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这个光辉的字眼已成为全村群众内心深处的记挂,远隔千山万水的干部和群众融为一体,结下了鱼水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