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锦绣中国年

别样年味·新风

2024年02月21日 10:42:35 编辑:

旅行结婚,简约也幸福

□ 图/文 本报记者 罗丽

“我们用婚礼省下的钱,来了一场甜蜜的旅行。”电话联系冯凯治时,他正和新婚妻子焦晓宇在河南安阳,以轻松的方式开启着两人的幸福婚姻生活。

1月10日,是冯凯治和焦晓宇的大喜之日。与传统迎亲嫁娶不同的是,没有豪车迎娶,更没有动辄几十桌的婚宴,到场见证二人“修成正果”的只有简简单单的几桌酒席和亲朋好友的声声祝福。为了不铺张浪费,两人和父母协商后决定婚礼一切从简,最后在双方亲人的见证下拜堂成亲,喜结连理。

“过去,人们结婚比的是谁办的酒席桌数多、谁安排的菜肴档次高、谁送的彩礼价值高……经济压力大不说,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冯凯治感慨道,“选择婚事新办简办,既是为双方家庭减负,也是为了让幸福回归纯粹。而且我和妻子都是公职人员,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恋观,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带头成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先锋和重要力量。双方父母很开明,尊重我们的想法和意见。”

“我之前参加过许多婚礼,所以更加注重婚礼的体验感,办一场文明简约、节俭适度且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比排场档次更重要。我们只邀请了双方最亲的亲人,以及要好的朋友参加。”一旁的焦晓宇坦言,他们还免除了婚礼中一些不必要的环节,让整个婚礼简约自在。对于彩礼,她认为意思一下就行了,高价彩礼不仅会增加双方家庭负担,可能还会成为双方感情破裂的导火索,双方感情好、性格合得来比什么都重要。

婚事简办,让婚礼的开支大大减少,为冯凯治和焦晓宇的爱情“减了负”,也让他们以更加成熟和积极的心态走进婚姻生活。“婚礼结束后,我们筹划出去感受一下祖国的壮丽山河。在河南安阳,我们走进了岳飞庙、林州红旗渠等人文景点,欣赏了许多古代建筑和传统文化。对于新的旅程,我们都充满期待。”冯凯治说,旅行的意义在于旅行中每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每件能够让人回忆的事情都是婚姻生活中的花絮,既浪漫又有纪念意义。

“线上”年货成时尚

□ 图/文 本报记者 王涛

曾几何时,过年的时候,去超市、商场采购年货是许多人过年的必修课,大包小包年货拎回家,既费心又费力。随着电商平台的迅猛发展,网上购物已由刚开始时的只有少数年轻人眷顾的购物方式,变为几乎全民热衷的消费习惯,过年期间采购年货自然更是成为网购的“黄金档”。

春节将近,登陆各大网购平台,“年货节”成为众多电商平台的“app门脸”,各家电商均打出了“年货到家”“年货节天天好价”“各类年货一站省钱”“抢年货”“新春办年货”等宣传语,还都推出了打折、补贴、满额减免等活动。页面上罗列各种商品,吃、喝、穿、礼品等一应俱全,新疆葡萄干、平遥牛肉、四川柑橘、舟山带鱼等各地特产生鲜也都可以产地直运。

“网上各种各样的年货都有,各种档次的也都齐全。上至山珍海味,下至各种地方土特产,没有买不到的,而且还省时省力省钱,现在我们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啦,网上购买年货很方便。以前,那是进了腊月就开始忙活,今天买鱼、明天割肉、后天炸丸子,不到过年消停不了。”市民刘晓勇在感慨商品供给极大丰富的同时,也不禁感叹互联网给“年味”带来的巨大变化。

互联网让年货置办变得更方便、更便宜、花样更多,除了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传统的电商平台,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也日渐成为网购的主渠道。随着手机支付更加便捷、可靠,许多老年人也开始成为网购的主力军。在我市许多网红带货直播间,主播们通过各种才艺表演吸引人气,在表演节目的同时穿插带货,所售卖年货得到众多观众的青睐,其中许多消费者就是老年人。还有一些主播则是线下经营实体年货店,线上进行宣传推广,该模式同样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因为这种模式所售卖商品大多为生鲜食品,现场购买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品质,同时又可以享受网购的实惠价格。

多样化的购物方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消费习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给压岁钱“减负”

□ 图/文 本报记者 张娟娟

大年初一的清晨,离石区中央公园的居民秦龙大和老伴,早早地将家中收拾得一尘不染,摆满了诱人的糖果年货,心中满怀喜悦地等待着孙女们的到来。“给孩子们准备的压岁钱是多少?”秦大叔听到问题神秘地笑了笑,卖了个关子,“这是秘密,暂时不能透露。”

“压岁意为‘压祟’,寓意是压住邪气,吉祥如意。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和勉励,也是咱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孙子来的间隙,健谈的秦大叔围绕压岁钱现象和记者聊起来,他说,每年过年,亲戚朋友带孩子来拜年串门,给孩子压岁钱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可是近几年,因为大家的互相攀比心理,给孩子的压岁钱,由之前的10元、50元,涨到最低200元,甚至500元、1000元还有更多的。这对于经济条件好的人来说,每年给出几千甚至上万元的压岁钱,可能无所谓,但对于收入微薄的居民和农村老年人,这是很大的经济压力。迫于多种原因,许多老年人“打肿脸充胖子”,这给大家增加了很大负担,而且让孩子们也有了攀比心理,总要和同学比一比谁的压岁钱更多。秦大叔不禁感慨道,再好的民俗也要顺应时代而变化。

说话间,秦大叔的两个孙女欢欢喜喜地前来拜年。一进门,两个懂事的孩子甜甜地叫着“爷爷奶奶”,送上吉祥话,还鞠躬作揖,最后还不忘调皮地伸出小手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秦大叔开心大笑,神秘地拿出一个新年大红包——书籍。

大孙女川川,打开一看,竟然是自己一直想要的《马小跳》系列,兴奋地跳了起来,“谢谢爷爷,谢谢爷爷!”而小孙女芒果还有些不解,奶奶李继娥笑着补充道:“除了书籍,爷爷奶奶以后每个月带你们去吃一次肯德基。”听到这个,两个孩子开心地搂着爷爷奶奶亲了又亲。

“礼物能够送到孩子的心坎上,远比百元大钞更能让她们感到欢欣鼓舞。”看到孩子们欢乐的表情,秦大叔的儿媳心中满是喜悦,她感慨道:“我的公公婆婆平时总帮我们带孩子,而在过年的时候,他们送的礼物又如此贴合孩子们的心意,我为有这样文明有礼的公公婆婆而深感幸福。”

压岁钱这一古老民俗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与传承,如今已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情世故和文化底蕴,这正是我们需要珍视与传承的。为了使其在时代变迁中依然保持生机与活力,我们需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改革与创新。让我们积极响应政府部门的倡议,共同践行文明、节俭、健康的春节习俗。坚决反对过度的攀比与浪费,让压岁钱回归其应有的祝福与关爱本质。同时,也希望长辈们能够量力而行,合理地给予压岁钱,为过年压岁钱“减负”。

引领文明新风尚

□ 图/文 本报记者 刘丽霞

人心向暖,岁月不寒。“人活着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让人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这是顺风人的心声,也是我的心声。新的一年,我会一如既往地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将公益事业进行到底。”交城县顺风公益协会秘书长、交城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高慧坚定地表示。

提起交城县夏家营镇覃村的高慧一家,村里人人都竖起大拇指,她们母女三人是热心公益、扶贫济困、尊老爱幼、传承孝道的典范,她们的家庭曾被吕梁市妇女联合会评为“最美家庭”,高慧也曾被提名为“孝老敬亲青年楷模”候选人。

高慧今年30岁,是交城县夏家营镇覃村人,在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她们母女三人便相依为命,为了生活母亲不得不在外打拼,于是八岁的她便学会了做饭、照顾妹妹,帮母亲分担家务,学会了自立与坚强。即使生活如此不如意,她的母亲依然乐观向上,热情豪爽,邻居家有困难、红白喜事需要帮忙,她总是掏心掏肺、热心帮助。对待村里的孤寡老人,她自掏腰包,时常买些鸡蛋、油、生活用品前去探望。她还为村里的老人们义务理发。她加入多个志愿服务队,积极参与义务清扫公共卫生、看望慰问环卫工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在高慧的记忆中,母亲是忙碌的、是善良的、是乐于助人的,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身教大于言传,诚信友爱助人为乐的家风以及母亲的热心肠无形之中感染了我。”高慧表示。于是,2014年6月,她加入交城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并且从2015年6月起至今,一直在交城县公益顺风车协会做志愿公益服务。她把自己的业余时间全部投入到孝老敬亲、扶危济困、环境保护、爱心送考、金秋助学等事情上。自加入协会以来,她组织策划100余次公益活动,制定方案、安排工作、发布通知、准备物品、实施活动、宣传发动等各项工作都亲力亲为,严谨的工作作风,细致周到的义务服务,得到了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组织的一致好评与认可。她帮孤助残,募捐义卖碗秃,为21岁的患病女孩捐钱出力;她把爱心撒向大山深处,为空巢老人送去米面油和水果;她关注希望小学的学生,为他们能得到捐助而奔走辛劳……她的足迹遍布交城县各个角落。在母亲和高慧的影响下,高慧的妹妹也加入了交城县顺风公益协会,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公益事业。

文明天下瑞,和谐世间春。高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仅传承着良好家风,涵养着向上向善的道德情操,更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自己的责任担当,传播社会正能量,引领文明新风尚。

赏心乐事谁家“院”

□ 图/文 本报记者 李亚芝

走在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大街小巷、房前屋后道路都被硬化,干干净净的。临近春节,家家户户忙着打扫卫生、备置年货,到处洋溢着过年的喜悦。村民王大娘正提着一袋垃圾准备倒入垃圾桶内,说起谁家的最干净,王大娘说:“最干净的要数王银柱家了,平常都不好意思去他们家串门,特别爱干净,这么多年都如此。”

王大娘指了指门楣上写着“鸿福聚德”四个大字的一户人家,告诉记者那就是王银柱家。走近王银柱家,大门的左侧挂着由方山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发的“文明户”的牌匾。门开着,王银柱的妻子正在打扫院子,王银柱正在挂灯笼,窗子上已经贴好了窗花,年味十足。说明来意,妻子热情邀请记者进屋。王银柱家是村内常见的小二楼,院子不算大,但是整整齐齐,进入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主题为“幸福家园”的壁画。不得不说,这个小院温馨舒适,今年才49岁的王银柱已经当外公了,两个女儿都已经出嫁。前几年,王银柱为了让自己的女儿们和外甥们回娘家住得舒心,在原来的圆房子结构上重新装修改造。

一进家门,让人不由得感叹一句,太干净了,实在不忍踏足。进屋聊起,王银柱说:“妻子很爱干净,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住着也舒服,刚结婚那会我也不注意卫生,后来在她的影响下,自己跟着打扫家里。”提起大门口“文明户”的牌匾,王银柱说:“我们家连续几年都评上‘文明户’的称号了,今年在北武当镇还专门让我们上台领奖,做好家庭卫生还有奖这是自己没想到的,真是很开心。”

告别了脏乱差,拥抱洁净美,户户不同景,院院好风光。谈起以前的来堡村,王银柱连连摇头:“以前整个卫生条件差,村里多家养牛户,牛粪在村内随处可见,人们倒垃圾就倒在外面,夏天苍蝇乱飞。” 如今的来堡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家里、村里都大变样,最主要的是村民们有了自觉讲卫生的意识,这都得益于村委和市直工委驻村工作队的努力。近年来,来堡村从规范村民语言行为不文明,家庭和村内环境脏乱差入手,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坚持一言一行塑形象,一点一滴创环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于氏”优良族规家训,移风易俗,大力选树“移风易俗示范村”、评选“移风易俗文明户”,引导村民养成良好习惯,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广大村民自觉参与到建设美丽乡村的行动中来。“这在以前是不能想的,家里干净,村里的环境也越变越好,村里人住的也舒心,一点也不比城里差。”王银柱笑着说。

提起过去的2023年,王银柱藏不住的笑意,只见他小心翼翼地从一个抽屉里拿出两个荣誉证书,上面分别写着“最美艺人”和“最美技师”。原来,来堡村为进一步传承于氏家风家训优秀传统文化,引深“塑我形、靓我家、美我村”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了首届“最美来堡人”评选表彰活动,共评选出最美劳动者、最美致富带头人、最美勤学人、最美传承人等5个类型22名“最美来堡人”, 精通电工线路的王银柱和民间歌手的妻子霍小明都评选上了。

临走时,小院里的红灯笼亮起,在新的一年,这一对“最美的人”在最美的家将继续创造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

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

□ 图/文 本报记者 梁英杰

春节期间,我市餐饮行业迎来消费旺季,各家餐馆生意火爆。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随着家宴移风易俗,拒绝“剩宴”,文明餐桌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广大市民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不忘向“舌尖上的浪费”说“不”,积极追求健康饮食、文明用餐,“舌尖上的美德”蔚然成风。

“请按需点菜,不够吃再加菜。”在市区一家饭馆内,记者见到服务员正在热情招呼着前来就餐的食客。店内不仅张贴着“光盘行动”“珍惜食物”“公筷公勺”等文明用餐宣传标语,而且商家也会在客人点餐时,根据顾客用餐人数给出适量点餐建议。同时,在顾客结账时发现顾客剩余的比较多,服务员也会提醒顾客是否需要打包。

前来就餐的市民基本能做到“吃多少、点多少”,即使有吃不完的,也都进行了打包。“服务员,请给我拿个打包盒。” 市民李先生打算把没吃完的菜品打包回家继续吃,他说道:“本来点的餐是能吃完的,有个朋友有事临时走了,就剩了些菜。不过我们吃饭的时候都有使用公筷,菜都比较干净卫生,可以把菜打包回去继续吃,避免浪费。”

一旁,带着家人出来吃饭的黄女士正在叫服务员再给她拿双公筷。她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都习惯了用公筷公勺,这样可以防范和减少交叉感染及疾病传播,切断传染病口口相传的传播途径。”走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大家对就餐时使用公勺公筷均表示支持和认可,并且认为使用公勺公筷为别人盛汤夹菜,不仅是一种餐桌礼仪,也是一种文明习惯。

除了餐馆,“光盘行动”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餐桌。“过年家里没有囤菜,既怕造成浪费,也怕时间长了菜不新鲜。”南关社区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几家亲戚约好了到他家玩,他专门到兴南市场置办菜肴,“今天买的品种较平时多了些,但是每样菜品份量不多,都是够一餐吃的。”当天,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大多都持张先生一样的想法,认为适度最好,坚决不留剩饭剩菜。

移风易俗的清风与醇厚的年俗相伴,食物的香气烘托出浓浓的年味,也提醒我们,爱惜食物,让餐桌劲吹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