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忆清明 传承民俗情
——石楼县灵泉镇月亮湾社区多形式开展清明系列活动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通讯员 郑东慧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是祭祀先人、缅怀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明祭奠的新风尚,连日来,石楼县灵泉镇月亮湾社区联合石楼一中共同开展“春暖忆清明 传承民俗情”清明系列活动。
花开忆清明 纸鸢寄好愿
“清明节放风筝有着消除灾病、带来好运,为逝去之人寄托哀思的美好寓意。”活动伊始,石楼县灵泉镇月亮湾社区工作人员为石楼一中学生讲解放飞风筝的意义。
放飞过程中,同学们或两两合作,或独自操作,不断调试风筝的角度和线长,力求让风筝飞得更高更远。有的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则直冲云霄,展现出各自不同的风采。大家纷纷表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风筝放飞活动,更是一次心灵的放飞,一次梦想的启航,一次文化的熏陶。
清明蒸面燕 民俗代代传
燕子在传统文化中寓意着平安吉祥,清明节捏的是面燕 ,传承的却是习俗和家风,表达了人们期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和谐安康的美好愿望。
活动现场,社区志愿者首先为同学们讲解了清明节蒸面燕习俗的由来。“自古燕子就有着美好吉祥的寓意,人们借着面燕祈盼未来生活平安如意......”。志愿者们一边耐心讲解一边示范捏面燕的技法,同学们学习热情高涨。在掌握了制作面燕的基本技巧之后,同学们便开始分组进行制作,经过一系列的揉、搓、捏、剪、压,很快,一群栩栩如生的小面燕便挤满了案板。
月亮湾社区党委书记张瑞军亲切地告诉大家:大燕代表长辈,希望他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小燕代表身为晚辈的我们,祝福大家能飞得更高行得更远。
巧手折纸花 清明寄相思
活动现场,社区志愿者为同学们演示制作纸花的方法和技巧,一张张认真的脸庞,一双双灵活的小手,在志愿者耐心的指导下,一朵朵立体纸花已成形,寄托着哀思的纸花在手中悄然绽放,饱含大家对先人的无限敬意。
“亲手制作纸花,这方式既文明又环保,非常有意义。”参与制作的学生们开心地说道,一席话让在场的各位深有感触。“折纸寄哀思”让同学们学会做一名传播“文明、绿色、平安清明”的小使者。
宣传文明祭祀,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绿色清明的行动中来,学会用文明节俭的环保方式开展清明祭祀活动,做文明祭祀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以诗词传情 深切缅怀先人
又是一年清明时,杏花微雨寄哀思。清明祭祀,是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记忆,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中华文明传统,活动现场,同学们书写清明古诗《寒食》《清明》,慎思追远,浸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一笔一划间,一个个秀美的汉字,从笔尖流淌而出,犹如串串美妙的音符,谱写了一曲美妙乐音。同学们以诗词传情,用笔墨正身,深切缅怀先人。
此次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让石楼一中的青少年们亲身体验了手工制作的魅力,更让大家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们社区将积极探索更多校社联建的新模式,开展更加多元、更富内涵的文化活动,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新活力。”社区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