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今日论点

谈谈如何写好志稿

□ 肖继旺

2024年04月07日 09:34:44 编辑:

2003年3月,因工作需要从事了新闻工作,20年来,天天爬格子、写新闻。今年有幸参与《方山县扶贫志》的编写工作,尽管自己爬格子已经20来年,但编写志书还是第一次。

作为编写志书的一名新兵,笔者认真研读了方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薛利民在《方山县扶贫志》和《方山县全面小康志》编纂工程会上的多次讲话,细心聆听了省地方志研究院一级巡视员刘益龄、《方山县扶贫志》编写负责人肖继盛、《方山县全面小康志》编写负责人武有平的专题培训,并与方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李雪芬和志书资深编写人员刘林林、贾淑林、李喜照、冀龙平等进行了编写志书业务的探讨、交流与学习,让笔者大受裨益。

在笔者看来,写志稿不同于写新闻通讯、写工作总结、写汇报材料、写小说散文、写学术论文等等,写志书有其特殊的文风体例,有其特殊的编写要求;但并非高深莫测,入门并不难。所以编写者也不必有畏难情绪。只要我们吃透体例,熟悉文风,掌握志书编写的基本要求,资料收集差不多就可以动笔了。我们应该有自信,编写知识就像窗户纸,一戳就明,但也不能老让这层纸隔着,否则就很麻烦。因此,在战术上也就是在具体编写过程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它,认真研究它,踏踏实实地干好这项事业。那么,怎样才能写好符合要求的志书稿呢?

在这里笔者先说说志书编写方面的一些基本常识和专业术语:横排竖写、横不缺项、竖不断线、事以类聚、类为一志、断头志、详今略古、上限下限、存真求实、众手成志、述而不论、生不立传、不越境而书、一表胜万言,另外还有述、记、志、传、图、表、录等。这些专业术语和特殊要求,有的就是窗户纸,是一点就明的;有的则需要下硬功夫进行研究和实践。下面笔者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写好志稿。

客观地记述 六要素齐全

写志稿其实都是命题作文,这一点比采写新闻稿要简单得多,怎么写?笔者以方山为例:格式——各承编单位都有现成的《方山县志》,篇、章、节、目的写稿格式可供参考;资料——各承编单位也都有现成的《方山年鉴》《走进方山乡村》《方山县人大志》《方山县志》等等,但各种资料的写作风格有差异,所以写稿时要做到文风统一,体例统一,题文统一,切不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志稿编写的重要一条就是客观记述。什么叫客观记述呢?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客观地记述一个地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化和现状这么一个过程。记事写人要做到“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原因、结果”六要素齐全。说到这里也许有的写稿人就豁然开朗,认为志稿又太好写了。但事实上呢?比如:最近笔者收到的志书初稿中,有的部门则浓墨重彩地提出秉承什么理念,以什么精神投入工作,工作取得什么样的成就等等,只见事物不见人,只见帽子不见人,用新闻界的话说就是水分太多,这些内容都不能入志。在这里提醒大家,像这类没有实质性内容的稿子,不要说领导和专家评委了,就连笔者这一关都过不了,退回去还得收集资料重新写。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志稿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毛病呢?笔者告诉大家要谨记“三必称”,即言必称时、言必称事、言必称人。它与我国地方志书要求的“记述准确”、“述而不论”、“文风端正”和“科学、严谨、规范”等标准是殊途同归、一脉相承的。如果按照“三必称”的要求来写重大会议,也只能是“某年某月某日,什么什么会议召开,某某某当选什么。”某年某月某日是称时,什么什么会议是称事,某某某当选是称人,如果还有什么重大议程顶多再写一两句足矣。至于会议听取了,审议了选举产生了等等的“了”字都得去掉,“了”是时态助词,志书一般是避用的。特别要注意“落笔为史”,笔者觉得这都是千百年来方志工作者的经典语录、经验之谈。记住这些我们就会惜墨如金,要言不烦。

切记流水账 “三点一线”写

所谓流水账,就是在志稿编写中把内容相近的资料进行罗列,满目都是时间加数字,让人感到撰稿人没有经过分析消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根本看不到什么特色,谁看到都会打盹。流水账是志书编写的大忌,如果我们志书的流水账太多,那就不叫志了。比如有的志书记述残疾人免费发放辅助器具。1998年全年发放总人数多少人次,器具总数多少台件,其中轮椅多少个、手杖多少个、助听器多少个;1999年全年发放总人数多少人次,器具总数多少台件,其中轮椅多少个、手杖多少个、助听器多少个……就这样一年一年往下写,这不是流水账是什么?流水账产生的原因之一也是收集的资料太少。由此可见,充分地占有资料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大家一定要把功夫首先下在资料收集上,既要大量收集资料,又要对其真实性、可靠性、权威性进行反复论证、考证、查证,精筛细选,资料中的精华才能入志。

也许大家会问,内容大体相同的资料应该怎样记述呢?很简单,列表就行了,一表抵万言。

当然我们所编写的“两志”,不单要尽可能地避免流水账,还要写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其中一个主要手段就是按照“三点一线”写。

写好“三点一线”的关键一环是要写好起点和终点之间的转折点,突出发展这条主线,但转折点怎么找却很有讲究。请看某县志环境保护篇中这样记述:“‘七五’期间,全县的大气污染主要由燃煤造成;‘八五’期间,城区的工业废气主要为燃料废气和工业废气;‘九五’期间,县内主要工业污染源企业有53家;‘十五’期间,全县废气排放量前十位的企业共燃煤21.44万吨……”大家能从这段记述中发现问题吗?这样罗列每一个五年计划是转折点吗?不是。形成的环境污染源不能按“七五”、“八五”分,因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不可能按照人为设计的五年计划来展现,笔者把这种违背客观规律的记述称作削足适履,是为写转折点而写转折点。同时,从这段文字中也看不到事物发展的脉络。

笔者认为,要想写好转折点首先要选好转折点。怎么选?一定要根据资料,遵循规律。打个比方,方山县的运输业历程只要简单梳理回顾一下就知道,方山县运输公司是国有县营运输企业,大体上经历了集体运营、招标承包、自主经营、转换机制、产权置换,可以说这几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就是方山运输业的转折点,我们从收集的资料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找到各个阶段的时间节点,有多少个转折点就写多少转折点。运输业是这样,以此类推,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各行各业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脉络和发展变化的转折点,而且都能找到,千万不能人为地制造转折点。

不回避失误 实事求是来

志书是一个地方的百科全书,它的主要功能是存史、资政和育人。笔者认为志书的权威性关键取决于真实性,真实是志书的生命,内容真实才有存史价值,内容真实对当代和后人才有学习借鉴的价值。因此我们写“两志”要对各行各业过去发展变化的记述一定要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成绩,不取悦领导,也不回避问题。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事业有目共睹,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失误。当然,失误是允许的,就连邓小平都说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失误。所以,我们“两志”编写人员理应把成绩与失误如实写进志书,还有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负面事件,我们都要如实记载。发展是志书的主线、是时代的主流,写经验写教训也写负面的东西,这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因而也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至于怎样做到客观记述和述而不论,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写法可取。一、不着太多笔墨,点到就行。比如:某某产业没有成功,就说此举造成损失就行了;二、不能带着个人成见写。编史修志,必须出以公心。打个比方,如果自己过去违反计划生育挨处理过,正好现在乘修志之机写农村计生干部到群众家牵猪扒粮,跟土匪一样,把计划生育这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说得一无是处,那肯定是不行的;三、写负面的东西要掌握技巧。大家都知道,前些年城市带客的三轮车发展很快,但发展太多了也不好。续编《泗阳县志》在记述这个问题时说:“……三轮车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屡见不鲜,市民常为出行安全担忧。”这样的记述就是既不回避问题,也没加任何评论,是典型的述而不论。述而不论不是没有观点,而是巧妙的寓观点于叙述之中,这是一种记述技巧。

要立足全局,抓地方特色

笔者过去干新闻就知道记者要立足全局,要用县委书记、县长的眼光和头脑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样我们的视野才能开阔,才有较强的新闻发现力,才能写出好新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我们编写“两志”的每一位编写人员也需要这样,没有全局的眼光是发现不了特色亮点的。

地方志编写是我国独有的沿袭2000多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它“伴民族,随历史,代代相济,永不断章”。作为一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基础文化事业,地方志工作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两志”的编写也不例外,但是志书不是谁想修就修的,人生难得修回志。应该说能参与编写志书是我们大家的莫大荣幸,也是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机遇。因此我们都要有一种自豪感,而不要把修志当做一种负担。如果我们手中编写“两志”质量太差,就愧对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如果差错太多就会以讹传讹,变成笑话,甚至被推翻重修。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合我们写志人员。因此每一位写志人一定要一丝不苟、专心致志,要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要加强学习,尽可能多学一些修志知识;要脚踏实地,潜心编修,认真提高自己的编写水平。

我国的语言文字是有节奏感、有音乐感的,笔者过去写新闻就追求这个境界、这个效果,现在写志仍然可以追求语言美。愿我们《方山扶贫志》《方山全面小康志》的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