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

——在日寇沦陷区创办“红灯市场”的伟大实践

2024年04月17日 10:07:53 编辑:

□ 交城县委党史研究室 李大斌 苏婷婷

抗日战争时期,交城作为晋绥革命根据地的前沿屏障,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通往晋冀鲁豫及华东、华中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必经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师民运部(中共晋西北区党委的代称)及交城县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交城县抗联),贯彻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和政策,联络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创办成村“物资转运站”。因转运站是为根据地筹集和转运物资,并且是在夜间秘密进行的,所以群众称之为“红灯市场”。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红灯市场”为抗日根据地的军民筹集、转运了大量的军需和生活物资,彻底粉碎了日寇的经济封锁,帮助晋西北根据地、延安边区的军民渡过了最为艰苦而卓绝的峰嵘岁月。这是交城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为抗日战争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工作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在日寇沦陷区创办“红灯市场”的伟大实践,无论在抗日战争时期,还是现在,乃至将来,都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近期,中共交城县委统战部、交城县委党史研究室,对“红灯市场”的历史事实进行深度挖掘,研究其丰富的红色文化内涵及无畏的革命精神,形成重要的革命理论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新时代交城的党史研究及统战工作。

红灯市场概述

“红灯市场”,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一大批具有民族气节和正义良知的交城社会各界群众及各阶层人士,奋勇反抗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经济后勤战线上树立的一盏红色明灯,一处铜墙铁壁的战斗堡垒,一座热闹繁华的不夜城。

1937年11月13日,侵华日军占领交城县城,向晋西北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实施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和“囚笼”经济封锁,妄图扼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而国民党政府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专事与八路军搞“磨擦”,给晋西北根据地的军民带来了空前的军事、经济困难,根据地处在极为艰难的困境之中。开辟一支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队伍,事关根据地的存亡和发展,形势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成村,位于交城县城西南五华里,是一个拥有千余户人家的平川大村,古代“官道”穿村而过,是县城通往西南各乡的门户。越过村北的太汾公路,即可进入交城抗日根据地。当时,成村已成立地下抗日组织,群众基础较好。村西、村南有三千亩芦苇茫茫一片,是非常理想的青纱帐,便于人员和物资的转移隐蔽。成村人在娄烦县和交城东关做买卖的较多,货物来源门路宽广。村内各条大街又有数十座棚铺和车马大店开张营业,商贩走卒川流不息,买卖兴隆。成村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其成为八路军敌后物资转运站的理想驻地。于是在1937年冬,一二○师民运部组建武装工作团,深入晋中平川,在交城县抗联的精心部署和鼎力配合下,开辟了名震晋绥、声传延安的敌后物资转运站——成村红灯市场。

成村红灯市场在交城县抗联主任华国锋的领导下,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深入贯彻《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成村官道街王家东、西骡马大店为依托,发动和组织群众,联络工商业者及社会上层人士,争取日伪人员,开设乡村集市。集市由市场领导组统一管理、指挥。白天,集市转入地下活动,积极组织和筹措物资,存藏货物于全村各家各户。夜间,市场挑灯交易,物资应有尽有。骡马、车辆纷至沓来,沸腾繁忙,通宵达旦。为了保护物资的安全转运,县抗联会还将敌伪组织防共自卫团秘密进行改组,使其成为市场的武装保卫力量,负责站岗放哨、巡查抓捕坏人,应付日伪、敌特活动。同时,在县城设立情报联络站——三端饭店,情报及时、准确,传送迅速。1940年,红灯市场遭到日军的疯狂摧毁,牺牲干部群众数十人。之后,中共交城县委积极采取应对策略,组织各村轮流举办集市,继续源源不断地为根据地转运物资。

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红灯市场组织的货物,远可达京、津、沪等城市,近则来自太原、榆次等地区,累计组织购置枪支百余条、子弹若干,购运布料100余万匹、军鞋30万双及各种军需物资3万余驮。转运站将这些巨量物资安全转运晋西北根据地,直通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转运站还输送了50余名有志青年参军参战,从而彻底粉碎了日寇的军事、经济封锁阴谋,使晋西北边区军民渡过最为艰苦的斗争岁月,出色地完成了艰巨任务,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