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母枣”历史称谓考略
□ 文/图 张德志 李孟谐
黄河母枣对于华夏文明的重要意义
黄河母枣是华夏先民有目的地进行木本粮食树种选育的重要成果。作为最为古老原始的红枣品种之一,因其所含能量几乎与农耕时代的黍、稷相等,产量较高且树种极其耐旱,故而成为先民重要的食物来源,自古以来与众多的各具地方特色的繁衍品种被人们称为“铁杆庄稼”。
从华夏文明进步的角度看,黄河母枣的培育进化史几乎与华夏先民步入农耕文明的历史一致。在华夏文明赓续的关键节点,黄河母枣作为最重要的木本粮食,为先民从靠渔猎采集生存的原始社会开始向以耕种为主的农耕文明过渡,提供了可靠的能量保证。即便在步入农耕社会后,黄河母枣及其众多的繁衍品种,仍然在饥荒年代屡屡发挥着救世济民的重要作用。从洪荒蒙昧到农耕文明的漫长历史时期,其所发挥的作用、意义堪比“神农尝百草”。
黄河母枣因华夏文明而生,为华夏文明而生,在历史沧桑中不断完成着精神升华,在华夏民族的文明进程中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恢弘历史气象的文化符号,数千年来积淀为深厚的红枣文化,成为全球华人普遍的文化认同。
黄河母枣历史称谓由来考究
一、晋陕大峡谷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也是红枣的起源地。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哺育华夏民族的同时,也孕育了红枣这一伟大的物种。
二、红枣是华夏先民有目的地进行木本粮食树种选育的重要成果,人文因素在红枣的驯化形成过程中一直发挥着导向作用。即便是现在,如若田间管理缺失或者不到位,枣树大多会枝弱叶小、花多果少、产量不高,甚至没有收益。
三、先民对于事物的认知,始于对天地万物的长期观察,日月星辰,鸟兽鱼虫,一阳一阴,一雌一雄,从而形成了原始的、朴素的阴阳观、世界观。先民对于事物的命名,自然也受这种朴素观念的影响。
野生酸枣在先民长期选育、驯化过程中产生了两个原始品种:一种果形较酸枣略大,口感由酸转变为酸甜,树姿直立;还有一种果形较大,皮薄核小,肉质丰满,口感微酸带甜,可食性大大提高,树姿较开张。
先民根据这两个原始品种的生物学特征,将其分别命名为“伢枣”“母枣”。“伢”是一种古称,意为雄性或小男孩,在全国各地方言中广泛使用,毛主席小名就有“伢”这个字。这种“伢”“母”之分,祖祖辈辈,及至现在,一直如此。
枣树虽然属于雌雄同花植物,但根据生产经验,将“伢枣”“母枣”一起混植,产量和品质均会得到显著提升,这一点更加印证了先民如此命名的客观性、合理性。
这种在人文因素影响下从个体到总体的高度拟人的自然分化,与简朴而博大的华夏文明总源头——阴阳之道冥冥契合,真可谓万物有灵,无文不化,有文而无所不化!
四、红枣起源的中心地带晋陕大峡谷黄河中游区域(主要包括山西省吕梁市以及陕西省榆林市)属于晋语区吕梁片。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自古易守难攻,交通闭塞,让该片区语言受其他语言影响较小,保持了独立性,是一种古风犹存的方言,是华夏古语言的活化石,相当多的事物名称,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叫法,“母枣”“伢枣”之称亦是如此。
五、在沿黄枣区,自古流传着一句话:只有听得见黄河水声的枣才是好枣。母枣因其可食率较高,历来得到人们更多的培植。因此,母枣又被先民敬称为“黄河母枣”。
这一称谓饱含着世世代代人们对济世救民的“铁杆庄稼”的敬畏,也是对孕育“红枣之母”这一伟大物种的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敬畏。
六、随着华夏疆域开拓、人民繁衍迁徙,“黄河母枣”逐渐在神州各地开枝散叶,繁衍出了众多各具地方特色的红枣品种。所以,“黄河母枣”又蕴含着“红枣之母”的一层意义。在目前有明确记录的近一千个红枣品种中,基本上都是采用品种冠以地名的方式来命名,大到以流域(黄河母枣)、地区(乐陵小枣)命名,小到以县(稷山板枣)、乡(运城相枣)、村(官滩枣)命名等等。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国之初,国家为发展经济林,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枣树资源调查。在十里不同音的晋语方言区,很多字有音同义不同的情况,加之调查人员可能没有仔细考究“伢”“母”之音义,将“伢”记为“牙”,将“母”记为“木”,让对华夏民族文明进程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个红枣原始品种本来极具文化底蕴的名称失去了其文化根脉意义。
当时,对“母枣”的调查地在晋中地区中阳县三交镇,因为三交镇有十分悠久的红枣栽植历史,也是“母枣”这一原始品种起源的中心地带,一直有“中国红枣第一镇”之称,因此就将该品种命名为“中阳木枣”。1971年组建吕梁地区,三交镇划归柳林县,该品种又被称为“柳林木枣”。到后来,因整个吕梁市沿黄的主栽品种大多为“母枣”,又被称为“吕梁木枣”。“母枣”自古以来就是晋、陕两省的主栽品种,其栽植面积占总栽植面积的80%以上。因此,从地域指向来说,“吕梁木枣”这一名称并未将晋陕大峡谷其他沿黄枣区包含在内。
“黄河母枣”公共品牌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黄河母枣不仅是华夏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物质财富,其所蕴含的红枣文化更是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过去到将来,已经并将继续泽及后代。
作为家乡特色支柱产业,其高质量的产业化发展必将为乡村振兴建设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要实现高质量的产业化发展,其基础在市场营销。
无品牌不营销。我们不但要通过大力科普黄河母枣无与伦比的营养保健功效来推动营销,更要深入挖掘黄河母枣的历史文化,并积极开展关于黄河母枣相关传统技艺的发掘、整理,通过文化赋能的方式着力打造“黄河母枣”公共品牌,形成用文化赋能家乡“黄河母枣”公共品牌的系统体系:家乡红枣不仅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还有数千年传统技艺传承,并有百年老字号的支撑。
只要有了品牌,就为营销插上了翅膀。因此,我们必须要把红枣文化传承好,发扬好,把红枣故事讲述好,奠定好家乡红枣产业高质量产业化发展的文化基础,让“黄河母枣”公共品牌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战略顺利实施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