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2024年栏目  > 红色沃土 英雄吕梁

吕梁记忆 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上)

2024年06月14日 17:01:11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高晓强

汾阳第一个中共组织:

中共汾阳特别支部

1925年6月,吕梁各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声援“五卅”惨案的反帝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汾阳境内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组织发挥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作用,队伍得到壮大。同年10月下旬,经中共北方区委批准,中共太原支部指导,吕梁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汾阳特别支部在汾阳正式建立,从此,饱受苦难的吕梁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由自发逐步成为有组织有领导的革命行动。

1926年12月25日,中共北方区委批准中共汾阳特别支部改建为中共汾阳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铭义中学、河汾中学、神道学校、崇德女校和汾阳市面5个支部,同时就近指导柳林、临县、孝义等地党的工作。1927年7月,中共汾阳地执委奉命撤销,党的工作转入地下。

临县第一个中共组织:

中共临县碛口镇支部

20世纪20年代,临县青年李伯生、王森、贺三多、白启成、刘绍南等在汾阳上中学期间,秘密加入共产党或共青团组织。1925年“五卅”运动中,汾阳党团组织派李伯生、王森返回家乡,在碛口镇等地开展革命工作,陈九如等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积极投入革命斗争。1926年,中共汾阳特支派李伯生、王森再返家乡建立党组织。同年8月,成立中共碛口镇支部(1927年12月撤销),陈九如任书记。党支部成立后,成员分头深入到索达干、孟门、枣峁上、刘家会和招贤矿区开展工作,秘密发展党员,建立村党小组,为土地革命时期坚持地下斗争打下了基础。中共碛口镇支部直属中共太原地执委领导,就近接受中共汾阳特支(后改为地执委)的指导。

柳林第一个中共组织:

中共柳林支部

柳林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贺昌的故乡,“五四运动”和大革命时期,这里就有革命活动的开展。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柳林一批进步青年积极声援,投入到反帝爱国运动中,团员队伍得到发展。1926年1月下旬,共青团北方区委批准成立共青团柳林特别支部。同年春,为了加强对柳林党、团工作的领导,中共汾阳特别支部派刘有刚、高如山回柳林组建了中共柳林支部,书记由阎光明担任。该支部直属中共太原地执委领导,就近接受中共汾阳特支(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指导。1929年春遭到破坏,工作转入地下。

柳林党支部成立后,共有中共党员30名,是山西大革命时期党员数量较多的基层党支部之一。在柳林广泛开展农民运动,成立离石县农民协会、32个村农民协会,会员达到2000余名,在山西影响很大。

孝义第一个中共组织:

中共孝义小组

1926年冬,汾阳党、团领导人李伯生、王森赴孝义进行组织创建工作,在仁坊村召开党员会议,宣布建立了中共孝义(仁坊)小组,由霍文新任组长。

1927年春,党小组改建为支部,李正旺担任支部书记。该支部积极开展农运工作,到山区煤矿工人中活动,支持工人兄弟开展与矿主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斗争。中共孝义小组(支部)直属中共太原地执委领导,就近接受中共汾阳地执委指导。

山西反动当局开始“清党”反共时,汾阳党组织领导人和一些党员就近转移到孝义隐蔽起来,后辗转各地。中共孝义支部撤销后,未暴露身份的党员隐蔽下来,坚持地下斗争。

文水第一个中共组织:

中共文水支部

“五四运动”爆发后,进步人士成笃斋组织文水小学教师和学生进行游行示威,掀起反帝爱国运动。此后,受到新思想、新文化启迪的文水青年相继到太原上学,期间,有近30名进步青年先后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并经常利用假期返乡从事革命活动。

1926年12月,中共太原地委批准成立中共文水支部,由张效堪任党支部书记。党支部在文水城内开设“广仁厚”药铺,并以此作为秘密联络点,接应太原和晋西各地党的工作人员,转送文件资料,同时开展农运和工运工作。中共文水支部直属中共太原地执委领导,同时就近接受中共汾阳地执委的指导。1928年2月,支部遭到破坏,在太原的部分文水籍党员返乡进行地下斗争,接受中共山西省委直接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