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2024年栏目  > 红色沃土 英雄吕梁

抗日战争时期中离东山革命斗争史概况(四)

□ 吕梁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研究室)

2024年07月24日 10:18:31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韩昊桐

从1940年秋开始,依据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及东山内部因素等一些其它原因,东山党委开始了撤退的准备,直至1941年秋全部撤出。

所以要从东山地区撤出,是由形势决定的。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1941、1942年是国际法西斯势力最猖獗的两年,也是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对华策略,将其在华主要力量由原来主要对付国民党,转而对付我党及抗日根据地军民。投降与分裂的危险日益严重,中国人民的抗日运动出现了巨大的危机。这时我党从抗日的全局利益出发,为保持山西的抗日统一战线局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争取阎锡山留在统一战线内部。党中央派代表与阎锡山进行谈判,达成了以汾离公路为界,南为旧军活动区域,北为新军活动区域的协议。地处汾离公路以南、晋西南区北部边缘地带的东山地区,尽管我党在这一带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有着其它诸多优势,但为了抗战的全局利益,还是决定撤出这些地区。之所以直到1941年秋才全部撤完,是因为我晋西南区干部在撤往晋西北时,汾孝及东山为沿途必经之地,坚持较长一段时间便于我方撤退。

这时的东山党委内部,个别领导人由于生活的腐化导致了政治上的堕落,民主空气越来越淡薄,党内团结受到了严重损害。1940年九月间,由强智慧、王维虎、傅金城、师永昌、强智信、任能奎等二十余名干部,联名向汾孝地委反映了党委书记贺金华的一系列问题。地委领导甘一飞来东山解决党委内部出现的不团结问题,批评了贺金华腐化堕落、破坏民主的错误,也批评了强智慧等不该联名上告。接着便陆续调动了强智慧、傅金城、王维虎等人的工作以缓和矛盾。贺金华表面做了自我批评,会后对联名提意见的许多同志大肆进行打击报复,使一批干部惶惶不可终日。贺金华错误的恶性发展,使东山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各中队人员不断减少,五中队被撤销,余部改编入六、七中队。

1941年春,汾孝地委派武高来东山任书记兼大队政委,其具体任务是:第一,稳定二大队武装;第二,澄清贺金华的问题;第三,为撤出与转入地下做好具体安排。这时由王德泰任办事处主任,冯青山任牺盟会秘书。

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澄清了东山党委内部矛盾的症结在贺金华身上。武高将调查情况汇报了地委,上级党组织将贺金华调往晋西北根据地,区党委给予贺金华“定期开除党籍,解除与马福秀婚约”的处分。党组织这一决定,本是从挽救贺金华的目的出发的。可是贺金华个人主义恶性膨胀,竟然携带马福秀从晋西北出逃,甘一飞乘马追数十里也未追回。贺金华与马福秀逃回东山隐藏了一个多月后,挟取重金逃往汾阳敌占区,自绝于党和人民,成为可耻的罪人。

这一时期身份公开的干部陆续调离,武高和王德泰仍坚持工作,地方干部还有冯青山、马桂元、刘时先等少数同志。在日、阎夹击之下,东山干部坚持了顽强的斗争。1941年夏在张家墕对日战斗中,英勇善战、累建战功的六中队队长张振标壮烈牺牲,以身殉国。这时期东山干部依照中央争取友军工作的指示,在洪赵总队解学恭和甘一飞领导下,争取骑兵游击大队与我党合作抗日三个月之久。1941年秋天,按照区党委的安排,东山地区坚持工作的干部,最后全部撤出。

坚持地下斗争

(1942年——1944年)

1941年秋我方全部撤出以后直到1944年底,按照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东山地区做了一些地下工作。在我方撤出时便安排冯青山隐藏在东山坚持斗争,转由离东就近领导。

东山区有两条情报线直通离东。一条由刘家坪、闹泥到离东,由郭子兵、李士吉、张存保等负责,一条由上桥、北大井至离东,由冯青山、任耀金、王有文等负责。这两条情报线对于我方掌握东山敌人情报,起了一定的作用。

东山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与我党我军有着深厚的情谊,他们为掩护党员干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在我方撤出时,三十余名伤病员留在东山,分别隐蔽在小西沟和艾蒿峁两个小山庄,经过陈来则、牛汝则等群众精心护理康复归队。康家塌村的薛老大娘(师永昌的母亲)、阎家峪的任老大娘(王有文的母亲)、桦林梁的郝兆明老夫妇,对党员干部亲如子女,多次掩护我党干部战士脱险。一次阎匪四十二师三团便衣队追捕孝义十中队长申守元,康家塌薛老大娘将申守元藏在干草垛中,便衣队毛队长威吓利诱,薛老大娘装耳聋终于哄过了敌人。

在白色恐怖的岁月里,日、阎勾结对我地下党进行残酷镇压,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惨遭敌人杀害。如刘学孟、刘泽林、王齐清、奴狗、王有文、王园则、靳志忠、傅孔林、高银保、武全、赵世宽、党元喜等。东合党支部书记刘学孟顽强坚持地下斗争,一次阎军某连指导员到傅家墕催粮催款, 刘学孟组织地下工作人员,将其杀死填入沟坑中。1942年日寇袭击傅家墕村,惨杀了刘学孟,把人头挂在傅家墕村口的大树上,妄图以此威慑东山革命人民。东山区青救会秘书赵世宽被日寇抓到吴城据点,残忍的鬼子竟纵放军犬将赵世宽活活咬死。但是共产党员是杀不绝吓不倒的,他们掩埋好同志的尸体继续战斗着。韩家山支部党员人数有所增加,大批党员长期隐蔽下来,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为党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阎匪推行“兵农合一”政策,使得千村荒废,万户断烟。北大井三十多户跑得只剩一个人,后师峪剩下四户。 正如群众所说:“兵农合一好,逼得老百姓跑,三人编组好,地里长黄蒿。”外逃的老百姓都跑到晋西北根据地,党派强智信、任耀金负责,将其中的青壮年组成中阳县难民游击队。这支游击队以离东为根据地,经常深入到东山地区进行活动,搜集情报,袭扰敌人,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以后解放东山地区的一支生力军。

残酷的斗争,是净化革命阵营的熔炉。上桥支部委员张明义、刘家坪支部委员郭步周充当了可耻的叛徒。他们出卖了组织和同志,上桥支部32名党员中有18人叛变,这两个支部遭到严重破坏。

漫漫长夜终有尽头,胜利的曙光就要降临东山大地。

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1月——9月)

从1943年开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年头,1943年开始了局部反攻,1945年日寇处于灭亡的前夕。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刻,蒋、阎匪邦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从大后方跑出来夺取人民的胜利果实。我党坚持寸权必夺、寸土必争的方针,与反动派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5年3月,三地委决定成立内地工委,开辟中阳、石楼、隰县等县敌占区工作,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三地委宣传部长王文达在碛口主持召开会议,徐登甲、石岗、曾干、张云才和强智慧参加了会议,决定由徐登甲任内地工委书记,其余四人为委员。确定深入敌区的具体任务为:

(1)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

(2)建立游击队、武工队,开展武装斗争

(3)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

(4)搜集日、阎军事情报以配合我军行动

会议研究确定由强智慧负责中阳东山工作,通过离东穿越汾离公路封锁线打入东山,徐登甲等沿黄河打入中阳西山和石楼县境。并约定于农历五月初五在刘公洞山碰头会商。

会后强智慧便迅速到了离东县,与离东县委书记韩仲英研究深入敌区的具体行动方略。这时离东还住有开展中阳东山工作的两支力量,一是强智信为首的中阳难民游击队;二是汾孝派来的刘德胜(即王永祥)等几人。经研究决定将三支力量统一起来,组成“中阳东山工作委员会”,书记强智慧,委员强智信和刘德胜。分工如下:强智慧带三人打入东山开展地下工作;强智信带难民游击队以离东为根据地在中阳边山一带进行活动;刘德胜驻离东负责联络工作。之后便分头行动。

强智信带难民游击队在中阳边山地区不断袭扰日伪军, 缴获少量武器,队员逐步增加,战斗力不断提高。

强智慧带李士吉、张存保、任根拴武装潜入东山,在广大群众掩护下,有计划地开展了工作。

强智慧等四人在闹泥的小山庄八圪瘩前后住过一个多月,该村党员陈竞奎在荒山坡搭了个简易窝棚,老陈及其十四五岁的小儿子给送饭。他们白天睡觉,晚上行动,两个多月的时间基本摸清了日寇在东山的活动情况以及阎匪军、政动态,并建立起南川——东川——南梁——离东间的情报线,有力地配合了我军和游击队的行动。在闹泥等村恢复了几个党小组,新发展范狗班、张二明、赵怀义三人入党。

1945年5月间(农历四月底),我正规部队十三团和特务团两个团以及中阳难民游击队越过汾离公路,隐蔽在北大井附近的丛山中,准备天黑后突袭上桥阎匪四十二师三团, 解放东山。后被阎军发现加强了警备,我军便迅速撤回离东。强智慧等四人为了完成接头任务,在农历五月初三晚上发动群众在上桥附近山头上点起许多火堆,大造我军南下的舆论。农历五月初四在獐鸣村听取了地下党员的汇报,准备第二天去刘公洞。这天黄昏,他们在獐鸣村外草棚内休息,突遭阎匪两个连袭击,幸被哨兵发觉。强智慧等四人奋起还击,四散突围,激战中任根拴英勇负伤。突围时强智慧已做好牺牲的准备,将文件笔记本匆匆埋于地下。在强智慧等突围后,阎军将笔记本等搜获,在东山抓了二十人,范狗班等三名新党员在阎匪摆出入党登记表后承认了党员身份,其余人并无确实证据,只是笔记本上有个名字,经多方营救,才具保释放。范狥班、张二明、赵怀义获释后,继续为我方工作。后范狗班不幸再度被敌抓捕,惨遭杀害。

强智慧等四人分路突围后,几经辗转又汇集在一起。端阳节刘公洞接头日期已过,阎匪在东山大肆搜捕,他们便返回离东。

返回离东后,强智慧去三地委和三分区向王文达和王一夫等领导同志汇报了深入东山开展工作的情况。地委领导决定,加强中阳敌区工作,以武装掩护地方工作。决定将中阳难民游击队和离石南梁游击队改编为中阳县人民武装自卫军第二大队,孔竹山为大队长,强智慧为政委,强智信和王宏树为副大队长。下设两个中队,强智信为五中队队长,王宏树为六中队队长。同时配备了地方工作人员:东山区(这时改称为中阳一区)由呼延文任区委书记,并兼五中队指导员; 南梁区区委书记强智慧(兼),区长冯尚仁,区委组织委员刘时先,宣传委员王安新。

七月间再度打回东山。五中队掩护东山区机关活动在上桥一带,六中队掩护南梁区机关活动在南梁一带。这时日寇即将投降,五中队在中阳城东南监视日军,六中队围困张子山阎军据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东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踏上了解放战争的新征程,继续在中阳革命斗争史上谱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