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家沟村——
时光中铺展的诗意村落
□ 文/图 本报记者 木二东
在那片被群山温柔环抱的秘境里,隐藏着一个被岁月雕琢的古老村落——孙家沟村。它静静地躺在临县三交镇的东部,仿佛是大自然不经意间遗落的一颗璀璨明珠。
驱车穿越蜿蜒的山路,绿意盎然中,孙家沟村缓缓展露其古朴而神秘的容颜。
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平坦的道路,村子所在的山坳绿树成荫,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气息,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乡村的宁静与和谐。
抬头映入眼帘的便是巨大的电子屏,驻足一会,可以了解到孙家沟村的一切。石墙上,“用艺术点亮乡村”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是村庄向每一位访客发出的诚挚邀请。
大字下方的流水随着大山的河道徜徉盘旋,发出巨大的声响,如同大自然最悠扬的乐章,回荡在山村里,为宁静的村庄增添了几分灵动与生机。溪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岸边错落有致的古建筑,像一幅流动的写意山水画,让人心旷神怡,忘却尘嚣。
孙家沟村,一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它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古民居以青灰色基调的窑洞式建筑为主,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这些窑洞,或靠山而挖,或砖石砌筑,形态各异,却都透露出一种质朴而坚韧的美。走在狭窄的石板路上,两旁是斑驳的墙壁和古朴的木门,每一扇门后都藏着一段故事,等待着有心人的聆听。
其中,最为壮观的莫过于那座被称为“山西最大四合院”的连环套院。十三个四合院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规模之宏大,布局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古人对于建筑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追求,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如果说古建筑是孙家沟村的外在风骨,那么艺术则是其内在的灵魂。
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画院画家谢永增与孙家沟村结缘,他的画笔让这座古老的村庄焕发出了新的生机。2019年,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的成立,更是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艺术馆依山而建,由几十孔大小各异的窑洞组成,每一孔窑洞都是一个小展区,展示着谢永增及众多画家的优秀作品。站在这些作品前,仿佛能感受到画家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以及他们通过画笔所传达的那份对美的追求。
站在二楼的观景台上,俯瞰整个村庄,那些熟悉的院落、窑洞和溪流在画家的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变得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孙家沟村不仅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艺术资源,更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据传明末清初时,孙、王二人最早到此谋生,因孙姓年长且当地有黄土高原罕见的泉沟,故得名孙家沟村。据村内家谱和墓碑记载,王家在刚到孙家沟时生活一直处于贫寒度日、茕茕孑立、举目无亲的状态,在王承世一代甚至沦落到三交卖烧饼,而王家自此也走上了经商之路,到第五代王秉文的晚年和第六代自福等兄弟时,家业渐兴,一代胜过一代。
在王恩润院,置身其中,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那些保存完好的匾额、木雕、砖雕等装饰品,无一不透露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站在“绣楼”前,仿佛能看见当年小姐们在此绣花吟诗、嬉戏打闹的场景;走在狭窄的走廊上,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家丁们忙碌的脚步声和主人家的欢声笑语……
在背坡上住宅中规模最大的一处称“十连窑”,因为它的正房共有10孔窑洞之多。“十连窑”坐西朝东,由上往下数是背坡的第二层窑洞,有内外两道院门,外院门门匾额书“源远流长”,内院门上匾额书“树德居”。
走走停停回望这片被艺术点亮的古老村落,心中充满了感慨与不舍。大山里有如此的美景,真让人意想不到,因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时间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与宁静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