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书法手迹惊现方山张家塔古村
本报讯 近日,在方山县的张家塔古村,发现了一件出自清代名臣左宗棠之手的书法作品。这一发现不仅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和文史专家前来观看和研究。
张家塔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以赵姓为主,村中有多处清代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村落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以及传统生活习惯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此次左宗棠书法作品的发现,不仅为张家塔村增添了新的文化亮点,也为研究左宗棠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号湘上农人,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军事人物,以收复新疆、推动洋务运动等贡献闻名。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卓越成就,于书法一道亦有深厚造诣。左宗棠的书法作品,尤其是行书和篆书,被认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他的书法以工整、端庄为主要特点,字体规整,笔画饱满有力,结构严谨,章法划一,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感觉,深受王羲之、颜真卿等古代名家的影响。
据当地文史专家武有平等考证,张家塔村的赵暐故宅中发现的这件书法作品,是一件神龛门上的对联和篆书文字。对联的上联为“有忍其乃有济”,下联为“不善未尝不知”,落款明确标注为“左宗棠”。这对联也是集的古人文字,上联出自《尚书·周书·君陈》:“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下联出自《易经·系辞下》:“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而且远在左宗棠之前的清代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孙星衍曾写过此联,孙星衍去世时左宗棠只有六七岁,应该是左宗棠写了孙星衍的这副对联。
武有平介绍说,此次发现的书法作品,不仅体现了左宗棠书法的艺术特点,也反映了张家塔村赵姓家族的交际能力和文化底蕴。张家塔村的赵氏家族历代励精图治,勤劳致富,使家资丰盈,积谷蓄银,便开始建造宅舍。他们依山就势,建成了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的群体宅36院。这些宅院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张家塔村的这一发现,不仅为研究左宗棠的书法艺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张家塔村今后的文化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如游客中心、婚俗馆、精品民宿等项目的建设,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并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张家塔村的成功转型,为其他传统村落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闫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