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儿时的游戏

□ 郭雪萍

2024年11月23日 10:50:40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韩昊桐

作为70后的我们,小时候也没什么玩具,我们女孩子大多时候就是跳房子、抓杏核、翻花绳、扔沙包等。沙包有大有小,都是用家里做衣服剩下的布头缝制的,有格子的,花布的,动物图案的,摆放在一起还挺好看。

我喜欢素色的沙包,每次都是自己挑选好布料后让母亲做。做的时候,母亲会把选好的布料排开,按相同的尺寸裁成六块,其中的四块连着缝在一起,作为框架,剩余的两块布料,一块当作顶部,一块就当作底部了。快要封口的时候,母亲会把缝制在一起的沙包皮从封口处掏出来,这样边边角角看起来会比较精致,少了些毛糙的感觉。之后在里面塞一些玉米粒,用针线把封口缝住就行了。

有时也会让母亲在沙包里面放一些小米,毕竟玉米粒粗大,虽然时间长了也会碎成小颗粒,可终究没有小米温柔,怎么玩都不觉得僵硬,特别得绵软。

那时在村里上小学,每到下午,会有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我们几个要好的女同学就开始比赛踢沙包,什么前掏、后翻、单脚踢、双脚踢……总之各种花样,各种难度。记得那会,我一口气能踢八九十个,常常玩得满头大汗。很多时候,上课铃都响了,却还是玩的意犹未尽,还不想回教室。

丢沙包也是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找两个人站在两边负责“砸”,中间若干人尽可能躲避迎面而来的沙包的袭击,倘若某个人被“砸”中了,那就该下场了。冬天还好点,毕竟衣服穿得厚一些,被沙包“砸”到了也还不算疼。夏天就不行了,躲避不好背上、腿上、肚子上可就被打中了。不过,按照游戏规则,在被规定“砸”住的次数内,若是技术高超又接住了沙包,那么两者是可以互相抵消的,那样的话又可以多玩一会了,也管不了疼不疼了,对小孩子来说,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那时也喜欢跳皮筋,甩着马尾,一边跳一边唱:“一朵红花红又红,刘胡兰姐姐是英雄,毛主席题词八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可惜两条腿不听使唤,一跳起来就得意忘形,出错了只好怏怏地站到一边,然后心急火燎地等着上场的小伙伴也赶紧出问题,好让自己再玩一把。

也会跳房子,在操场上画好路线和数字格,找个小石块就可以玩了。抓杏核也很有趣,在正面涂红色,反面涂蓝色,玩得时候大家席地而坐,到最后,看谁拿到手里的杏核多,谁就是赢家。

儿时的游戏总是充满了乐趣,不论是丢沙包还是跳皮筋,既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体质,每每回忆起来总是让人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