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与书结缘

□ 卫彦琴

2025年01月11日 09:44:46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成柏

最近又在网上购得十几本书,拿在手里很是开心,迫不及待地撕去塑封膜。突然觉得我是那么喜欢新书,喜欢那种撕去塑封膜的感觉,就像一个新郎迫不及待掀起盖头,想要一睹漂亮新娘的容颜。当然下一步就是迫不及待地翻开,读前言、绪论或者第一章,等终于一口气读完,才会心满意足地庆幸自己真的又找到了一个知己。

有人说“书非借不能读”,我却觉得书还是买来读更好。本来,读的是书,至于是借的还是买的,大可不必太计较。但我却觉得书一定要属于自己,想勾画就勾画,想做批注做批注,读起来才放松,才舒服。

有时候遇见一本书,就像遇见一个知音,那些触动心灵的字里行间 ,藏着让你情不自禁地为它欢喜为它忧的理由。对着那些热气腾腾的文字,你会时而开怀,时而流泪,就像遇到一个久别重逢的老友,像与一个知心朋友谈心。这两天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的眼里不时噙满泪花,仿佛在心底深埋已久的话,不经意就被他说了出来。那些用血泪写出来的文字,用灵魂锻造过的思想,那种刻骨的伤痛和云淡风轻的语言,轻易地就流入了我的心里,激起波涛汹涌却难以言说的情绪情感。

在孤独或困惑时,书籍可以成为我们的灵魂伴侣,给予我们慰藉和指引。在我们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中,我常常会庆幸,好在有书,可以把人从贫瘠的现实带入丰盈的精神世界,日子才因此多了一些切换的机会而永不枯竭,生活也因此多了几分绚丽的色彩而不那么单调乏味。正如央视主持人王嘉宁说的:“读书万卷是一个原生动力,它会给你无穷的力量,同时它可以帮你书写你最精彩的人生这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那黑色的方块字里到底排列着怎样的精神密码,让你永远不知疲倦地触摸?我可能会告诉他,书籍赋予我们梦想的翅膀,让我们的心灵飞翔,那里有最动人的精神愉悦和满足。关于为啥喜欢读书,我想最直接的答案是想让自己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活得更明白一点,更自由一点,不至于在人云亦云中打转,不至于被身边的一些“小道理”拘泥而看不到更大的天地里的“大道理”。

书赠予我最好的礼物,是让自己永远保持对未知的渴望和谦逊。书籍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桥梁,它们承载着历史的智慧,也能为我们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不断拓展精神空间,让自己拥有广阔的视野和宽阔的胸襟。当我读到鲍鹏山的中国思想史《风流去》时,书里那些伟人和哲人,或用他们广博的知识,或用他们勇毅的担当,或用他们高尚的人格,或用他们乐观的心态,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会情不自禁地低下肤浅的头颅,臣服在他们面前,认真聆听他们教导,并暗暗发誓我要踏着他们的足迹,走一条虽然艰辛但意义非凡的路,即使做不了像他们一样的伟人,也要在今日的征途中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书籍作为文化的载体,它们传递着不同时代和文化的智慧,让我们得以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李白的“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给了我以赤诚;朱熹的“驱驰一世豪杰,相与济时坚”给了我以担当;陶渊明的“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给了我以执着;特别是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又起到了过滤灵魂的作用。在忙碌和压力之中,书籍还提供了一个暂时逃离现实、放松心灵的避风港。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免不了遇到一些困难苦恼,甚至难以释怀的纠结和过不去的坎。在书中,“结识”有更高认知水平和生活境界的人,使我更深刻地领悟了鲁健的话:“以文化人,以德润心,文化可以让我们的心灵更加地滋润,更加地丰富。”

倪萍说:“一个人的自信、一个人的气质实际上都来自读书”,我想是因为书籍提供了一个与不同作者、不同观点对话的平台,让我们能够体验不同的思想和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我觉得是书给了我自信和自尊。作为一个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可以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骄人的地位,但无论何时,我都可以有积极平和的心态和坦然自若的姿态。面对权威,我依然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判断和思考,可以有底气去坚持自我,保持定力。这些都是书的赠予,是书给予的滋养,是书濡养出的气质。我想等若干年以后,地位和家世这些华丽的外衣脱掉以后,我们仍然会保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精神状态。

与书的话题,对书的感恩,仿佛总也讲不完,我想这种难以言说殆尽的情怀也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故事来记录和延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