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浓 年事至
□ 张勇
一进腊月,年的气息就浓了,“小年到,孩子蹦又跳”,这小年就是大年的影子。我们北方,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要除尘祭灶迎小年。
祭灶,就是祭灶王爷,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来的特使,传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要上天,去向玉皇大帝述职。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一年来的情况,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与灶王爷之手。在一周之后的除夕晚上,灶王爷将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好坏未来,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会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间,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过着平凡有烟火的日子。因此,大家都很重视送灶王爷的仪式,希望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来年家里多好事。
有儿歌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这首北方地区流传甚广的歌谣,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从中能感受到小年的到来,男女老少的欢欣快乐。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沾。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童谣算得上过年的相对完整的“路线图”了。其中提到的腊月二十三,明确了清扫之事是小年的重要环节。
自然,小孩也都十分盼望过小年,因为这一天,是要吃糖的。进入腊月,乡村就有挑着担子卖糖的。我们老家江米极少,所以,多是卖麦芽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瓜形,又甜又黏,小孩子最喜欢。
小年之时就要除尘祭灶。从前,特别是富裕人家,家里都建有灶王爷的神龛,两边对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孩童时,我们小孩就喜欢在我们队老六爷家看祭灶,他家的神龛十分精致,砖雕而成,可惜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小时候,我们住乡村老家,到这天,母亲特别忙碌,因为打扫烟熏火燎的厨房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个时候的老厨房是土坯瓦房,墙面上、椽檩上的灰尘很难打扫。所以,我们就先将所有的锅碗瓢盆等东西全部搬出来,然后再打扫。母亲系着围裙,头上顶着头巾,手里挥舞着笤帚,那个情景,永远难忘。清扫椽檩上的灰尘,还要将笤帚绑在竹竿上。我们帮着清洗东西,搬运东西,全家人忙活半天才能打扫完毕。完毕之后,就盼望着母亲奖给我们一块糖。
如今,乡村住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家都建起了小楼房,厨房与现在城里的单元房相似,自然,比城里的单元厨房更宽敞。每逢腊月二十三,乡亲们也都要打扫一下,当然,比以前的土坯瓦房好打扫多了,因为都用电磁炉、煤气灶了,厨房不会像以前那样难以打扫了。
每每腊月二十三,我年迈的老母亲就要提起从前那些清扫祭灶的往事,现在虽然住在小区的单元房里,但是还要在这一天将小小的厨房打扫一下。
过了腊月二十三,年味就会扑面而来,年事就会接踵而至,伴随着高悬的大红灯笼,醒目的红对联以及夜晚绚丽缤纷的彩灯和闪烁的年画,一个欢天喜地的春节就会降临,我们将走进一个红红火火的节日——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