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画展会唱歌
——我市“古风新韵·艺曲同春” 艺术沙龙一瞥
□ 本报记者 冯海砚
百花齐放,需要交流碰撞。
这种交流哪管哪门哪派,哪类哪宗,哪种物种?更没有谁去理会这些艺术之间到底是不是真的依存着某种关系,或者说会不会在物理叠加融合中产生出化学裂变效应。
这个道理吕梁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张惜最懂,也最认可。
2月5日,春节假期上班头一天,在吕梁市文联、吕梁市美术家协会联合全市音乐、钢琴、民歌、曲艺、朗诵、摄影等文艺社团组织举办的“古风新韵·艺曲同春”艺术沙龙活动上,张惜把整个沙龙会场转了个遍。
“怎么样?”“感觉如何?”“还有没有需要提升的空间”,不到两个小时的沙龙活动,张惜不是忙着与吕梁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程玉亭交流文艺汇演的节目编排设计,就是与吕梁市书法协会主席贺前进、吕梁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冯树廷探讨书画艺术方面的造诣,他还时不时地凑近李三处、刘志强等吕梁知名艺术家跟前,想听听他们对这样一次特殊的艺术沙龙活动的见地。
张惜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去年入冬以来,在他的动员和组织下,吕梁市美术家协会在吕梁市文联的支持下一口气策划了四场画展,有以“刀笔新语”为主题的吕梁版画展,有“乡土故园迎春美术作品展”,也有“走近古村古镇 感受古风新韵”画展,还有“女子书韵凝芳华”吕梁女子商会迎新春书法作品展。这些书画展都集中展示在农村、公园等群众参与性强的场所,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画展,以特殊的方式喜迎传统佳节春节的到来。用张惜的话说就是要用好用活画家们朴素的笔墨来点亮吕梁春节文化,让书画艺术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真正服务于吕梁人民。
在“古风新韵·艺曲同春”艺术沙龙活动上还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吕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郝慎之。郝慎之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高级书法老师,作品在省、市书法展览中入展,并多次获得大奖,被多家专业团体收藏,他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策划者,他与张惜在艺术发展方面的理念和想法出奇地一致,在每一次组织的书画展中,他不想单纯地把书画展办成书画展,而是想让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再上一个档次,而且在这样的氛围中又能够接地气,让群众真正走进艺术、了解艺术、享受艺术。
你看吧!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山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王爱荣现场作画,正对面的舞台上早已唱响了陕北民歌《拉手手亲口口》《牡丹花放羊娃》;你听吧!临县曲艺家协会会长、临县三弦书第七代传承人薛二兵在台上弹着三弦书,为大家说唱《过年》,几个现场作画的画师们丝毫没有受到半点叨扰,一直专注于画上的每一个点墨、每一次运笔。
音乐没有颜色,绘画没有声音,当音乐与美术相遇,会产生怎样奇妙的联动效果?你大可把目光再次聚焦舞台,吕梁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程玉亭携家人合奏着一首最具古典意蕴的民乐《花好月圆》,无不让台下的观众陶醉其中。程玉亭敲打着木鱼,而一旁的妻子,吕梁市歌舞剧院国家二级演奏员牛建芬则弹得一手好扬琴,儿子程奕华是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笛子演奏员,看上去年龄不大,伴随着一阵悠扬婉转的笛声,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赢得了场下群众阵阵掌声。
音画交融,艺术浸润,难道这算不上是一场绘画与音乐交融的视听盛宴吗?
古风新韵,百花齐放,这不就是艺术本该有的模样吗?
“音乐是流动的色彩”“绘画是凝固的旋律”“画里弦音添雅趣 厅中视听醉新春”,与活动出乎一致地协调融合的是活动场外的几条红底黄字竖挂条幅。正如吕梁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郭银屏在最后的总结讲话中说得那样,“这样一场文艺沙龙活动,汇聚了音乐、曲艺、书画等不同门类的艺术形式,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交流互动、跨界融合,构建起了一座别开生面的文化桥梁,为大家呈现的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展现了吕梁文艺的博大精深和时代风采,体现了全市文艺工作者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通过各种文艺形式的交融、碰撞,不仅让节目内容拥有了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而且拓宽了观众的想象空间,这种跨界合作激发了大家的创新思维,让艺术拥有无限可能,为文艺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百花齐放,需要交流碰撞,但关键是交流,只有深入交流,才会有碰撞的机缘。吕梁市美术家协会以及全市文艺社团组织愿意去交流,这是好事。他们在交流中深思在艺术多元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AI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打破公众传统印象中静态艺术展的概念,将歌曲、民乐、钢琴等音乐互动的形式巧妙地融入美术展览;他们也考量如何让更多的人感受艺术融合的魅力,在古韵新风中真正感受百花齐放。
活动接近尾声,一幅几位书画艺术家联合创作的美术作品《百花齐放》亮相。画中百花齐放、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景,呈现的是春和景明的繁华盛景。作品再次展现了吕梁艺术百家齐放的绚丽多姿,更蕴含着吕梁艺术家们对艺术生命力的赞颂和对美好艺术事业发展的向往。
这里的画展会唱歌,画出了吕梁文艺的气势和韵味,也唱出了吕梁艺术家们的底气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