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县生态文旅融合下的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 闫卫星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新时代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举措。方山县作为吕梁市的一个山区农业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方山县的生态文旅资源,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方山县概况与乡村振兴基础
方山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脉中段,是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这里山清水秀,自然景观壮丽,气候宜人,拥有北武当山、横泉水库等引人入胜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南村城址、大武木楼、贺龙中学旧址等,为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方山县的生态文旅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道教文化、廉政文化、民俗文化等,这些文化资源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方山县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通过整合资源,方山县被评为省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生态文旅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业、手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升级,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就业,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方山县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人才流失是制约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许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导致乡村缺乏新鲜血液和创新动力。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信、水利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和乡村经济的多元化。此外,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乡村文化传承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方山县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当地人才的专业技能,同时吸引外地人才参与乡村建设。其次,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通信等条件,为旅游业和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再次,深化乡村治理体系改革,提高治理效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还需加强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升乡村文化的软实力。
二、生态文旅融合的方山实践
方山县在生态文旅融合方面的实践,体现了其对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创新利用。北武当山作为方山县的标志性景观,不仅是中国道教文化的传播中心,也是生态旅游的核心。依托北武当山的自然风光和道教文化,方山县开发了一系列旅游产品,如登山、观日出、道教文化体验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于成龙廉政文化和张家塔民俗文化是方山县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修复和保护历史遗迹,方山县打造了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和民俗文化体验区。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体验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些文化体验项目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
方山县还充分利用了当地"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发展了错季旅游。夏季,方山县推出了避暑度假和果蔬采摘项目,让游客在炎热的夏季享受到清凉和自然的馈赠。冬季,则推出了雪景观赏和冰雪运动项目,让游客体验冬季的北国风光。
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是方山县的又一张名片。方山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田园艺术景观等创意农业,通过特色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升级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省级田园综合体,带动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游客可以参与农事体验,享受田园生活,品尝新鲜的农产品。
此外,方山县还挖掘了当地的山脉资源和牧场资源,发展了圪洞镇郭家湾村探险体验旅游和异域风情旅游。游客可以在山间进行户外探险,体验玻璃栈道、索道等项目;也可以在草场上体验游牧、骑马、射箭等异域风情。
方山县的生态文旅融合实践,不仅丰富了旅游产品,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旅游新业态,方山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同时,这些实践也保护和传承了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三、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方山县在生态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道路上虽取得初步成效,但仍面临不少困境与挑战。首先,旅游项目的运营经验不足,导致一些具有潜力的旅游产品未能充分市场化和商业化,影响了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其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住宿、信息服务等方面尚不能完全满足游客需求,限制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包括旅游服务质量、从业人员专业培训等方面,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质量的服务。
乡村旅游发展不均衡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部分地区发展迅速,而一些偏远乡村则因资源、资金、技术等限制发展缓慢,导致区域发展差异加大。人才流失问题同样不容忽视,年轻劳动力的外迁使得乡村发展缺乏活力和创新能力。
为应对这些挑战,方山县需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乡村旅游均衡发展,并通过科学规划和创新治理,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整合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品牌,提升方山县在更大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四、发展路径与策略
方山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以确保生态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精准定位与生态优先:方山县需进一步明确自身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定位,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保护好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通过打造绿色生态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注重生态体验的游客。2、多产融合发展:通过促进旅游业与农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例如,结合当地农业特色,发展农事体验、农产品采摘等活动;结合体育资源,开发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项目。3、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质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如交通、住宿、餐饮等,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同时,打造特色文旅街区,展示本土文化,提升县城的吸引力。4、深挖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方山县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北武当山的道教文化、于成龙的廉政文化等,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文化旅游的吸引力。5、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推行"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服务,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项目落地效率。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和优惠措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方山县的旅游开发中来。6、引进培育市场主体:积极引进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通过市场机制激发旅游产业的活力。同时,培育本地旅游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补充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7、争取上级支持与区域合作:主动与上级政府沟通,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发跨区域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五、案例分析
以方山县圪洞镇庄上村和前东旺坪村为例,方山县通过引进专业旅游公司,实现了旅游项目的专业化运营,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庄上村和前东旺坪村位于横泉水库周边,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越。过去,由于缺乏专业的旅游开发和运营经验,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近年来,方山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专业的旅游公司,对这些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开发。
旅游公司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开发了卡丁车、游乐园、浪漫花海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同时,公司还与当地农民合作,开发了采摘、农家乐等项目,使农民直接参与到旅游产业中来,增加了收入。此外,旅游公司还对当地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旅游宣传推广,提高了方山县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通过这种模式,庄上村和前东旺坪村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方山县乡村振兴的一个亮点。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通过庄上村和前东旺坪村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引进专业旅游公司,实现旅游项目的专业化运营,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这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也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方山县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通过生态文旅融合,展示了其在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经济结构,也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未来,方山县应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深化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同时,需要加强区域合作,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提升方山县在更大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通过这些措施,方山县将能够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美丽、富裕、和谐的新农村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单位:方山县职业中学)